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个体投资者效用函数类型-财富水平对风险资产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中国个体投资者效用函数类型-财富水平对风险资产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CRRA效用函数

1.1.2 现实背景

1.3 研究问题及意义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 本文的结构与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效用函数、风险厌恶与资产配置

2.2 金融中介理论

2.3 理论综述

第三章 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微观数据(CHFS)描述性分析

3.2 宏观数据、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第四章 模型设定与实证结果

4.1 宏观数据回归分析

4.1.1 财富水平与风险资产配置

4.1.2 金融可得性对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

4.2 内生性处理

4.3 财富水平与风险资产配置的参与成本视角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传统不变的相对风险厌恶(CRRA)效用函数假设下,投资者风险资产配置比例与财富水平无关。本文从风险资产配置比例与财富水平的关系层面对CRRA效用函数对中国个体投资者的适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利用西南财经大学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交叉分析结果呈现了递减的风险厌恶(DRRA)特点,即相对财富水平更高的投资者倾向于配置更高比例的风险资产。进一步,本文利用2001-2016年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个体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后,结果表明,财富水平对中国个体投资者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具体而言,财富水平变化率增加1%,风险资产配置将增加3.5%,与微观数据结果一致。结合中国个体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本文从参与成本的角度对DRRA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说明。
  进一步本文利用证券公司在每省的营业部数据作为金融可得性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营业部数量显著提高了风险资产配置,具体为每增加了一个营业部,风险资产大约增加0.004%。考虑到省份个体投资者风险资产配置的增加可能是证券公司增设营业部的成因,从而导致反向因果问题,本文利用滞后一期的营业部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识别金融可得性对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本文从投资权限管理、参与成本以及产品推广三个方面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文控制变量的选取以及在回归分析中呈现的结果与现有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例如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因素对个体投资者风险资产配置比例的回归结果比较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