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研究
【6h】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与附图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刊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96例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所有患者设为椎间孔镜组(观察组)51例,对患者通过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椎板开窗组(对照组)45例,该组患者进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随访患者2年,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手术相关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以及手术前后ODI指数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分别为(13.4±2.5)分、(14.1±2.7)分,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所提升,但3个月后椎间孔镜组评分(17.9±3.4)分明显高于椎板开窗组(16.1±2.7)分,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JOA评分上比较,治疗三个月与治疗六个月比较,有明显差异,但两组患者评分分别为(21.3±2.4)分和(20.9±2.9)分,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而六个月以后至两年JOA评分与治疗六个月时无明显差异。 随访2年,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椎板开窗组(对照组)89.9%略少于椎间孔镜组患者94.1%,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随访2年,对两组患者使用改良Macnab法评价其临床疗效,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椎板开窗组64.4%略少于椎间孔镜组68.6%,经过比较,但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 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83.4±11.1)min明显长于椎板开窗组(62.3±9.5)min,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椎间孔镜组分别为(21.4±8.7)ml、(0.9±0.3)cm、(10.3±3.8)d均低于椎板开窗组(94.5±37.1)ml、(4.7±1.3)cm、(24.5±5.6)d,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间孔镜组有发生并发症三例,均为术后下肢麻木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经过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考虑与术区渗出刺激神经根有关。而椎板开窗组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区渗血,加压包扎后痊愈。1例患者术中分离硬膜囊时发生硬膜囊微小撕裂,及时使用明胶海绵填充,术后及时补液,予以头低脚高位,无切口渗出,1例患者术后出现腰背肌肉疼痛,考虑为术中剥离脊柱旁肌肉,造成局部血管神经损伤,还有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而后利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二次手术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根损伤。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6.8±2.0)分、(6.6±2.1)分,经统计学计算比较后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至3个月,在VAS评分上比较,椎板开窗组(4.1±1.4)分多于椎间孔镜组为(3.2±1.1)分,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至2年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基本相同。 结论: 1.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2.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其具有切口短、出血量少以及患者卧床时间短的特点,安全性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3.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在短期内(3个月)对患者临床疗效更佳,但是两种术式在6个月后临床疗效相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