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节序词审美观照
【6h】

宋代节序词审美观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一、大众与文人的情感宣泄——宋代节序词情感观照

1、“又是人间佳节”——大众的节日狂欢之情

(1)“人在蓬壶欢乐中”——大众的节日欢娱之情

(2)“天时人事共相催”——大众的其它节日情感

2、“独怜词客与诗人”——节序映照的文人心绪

(1)“悲凉万古英雄迹”——“士不遇”的愤懑与孤独

(2)“红粉暗随流水去”——美好易逝的哀伤与遗憾

(3)“天淡星稀,闲弄一曲瑶琴”——文人的闲情与雅兴

(4)“一首犹胜万户侯”——节序激发的豁达与超然

二、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辉映——宋代节序词意象观照

1、宋代节序词自然意象的季节物候性

(1)风雨寒食感柳花

(2)中秋佳节赏明月

(3)重阳佳辰观菊花

2、宋代节序词人文意象的民俗典型性

(1)“华灯火树红相斗”——七彩斑斓上元灯

(2)“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风俗多彩端午节

三、明快与阴暗的两反共存——宋代节序词意境观照

1、明快与阴暗两反意境的共同存在

2、两反意境共存的原因探究

(1)“自缘人意看承别”——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

(2)“别恨长长欢计短”——节日特有的时空局限

(3)“一轮明月,燕管秦箫”——节日文化的积淀演变

3、明快与阴暗两反意境透现社会背景

(1)明快的意境与闲适享乐的社会风气

(2)阴暗的意境与宋代多难的社会现实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节序词作为宋词的一枝,是文学与民俗共同孕育的艺术奇葩。节序词创作作为宋代节日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其本身的审美特色也应受到重视和关注。近二千首节序词,融含着浓烈蕴藉的情感狂欢、独具特色的节物风情、蕴籍的民间传说、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节物意象、对比强烈的意境营构,向后世展示了一幅绚丽的世态风情画卷。 文章第一部分就宋代节序词的情感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从世间普通大众和文人这一特殊群体一面一点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宋代节序词的情感特征和类型,既概括写出了宋代节序词主要的情感类型,又重点突出,对宋代节序词的创作者即文人这一个别类型的节日心绪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他们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感情波动一方面对节序词创作和发展起最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因其敏感和丰富而最具代表性和深刻性。文章主要从“士不遇”的愤懑与孤独、美好易逝的哀伤与遗憾、文人的闲情与雅兴、节序激发的豁达与超然等四种不同的节日心绪展现了文人这一特殊群体在节日的独特情感世界。 宋代节序词的意象明显分为自然意象和民俗意象两种,并各自独具特殊之美。词作的自然意象明显地带有季节物候特点,迹象明显地标示着某一特定的节日,传达着这个节日的独特自然神韵;而人文意象则往往是特定节日所独有的典型民俗活动和节日风物。具体而言,清明寒食词多柳、花、风雨意象,这三个意象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地演绎着寒食清明时节的清丽美景和伤春惜春的哀伤之感;月意象遍及所有中秋词,照耀千年的一轮明月,以真清澈灵动为宋代节序词增添了一份浪漫情调,抚慰了客居在外的游子孤独凄凉的心绪;重阳词则以菊花意象最为突出,浸染了陶渊明高远冲淡气质和文人风流雅致的一瓣菊香,让重阳词格调高雅,沧桑悲壮。上元节集中写灯这一人文意象,七彩斑斓的灯意象映照出了宋代隆重热闹的上元节狂欢景象;而端午节由于其民俗活动的丰富性,意象繁多且都具民俗特点。 多彩的节序意象营造了独具神韵的艺术意境。审美个体的差异、节日所特有的欢娱恤、短暂性和过渡性以及不同节日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演变使宋代节序词的意境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明快与阴暗两反意境的共同存在。从大的社会背景讲,两反意境的共同存在恰恰是宋代经济发达,享乐文化盛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国家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在文学上的表现。总之,宋代节序词不仅在构成和维系宋代整体社会文化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拓宽了词这一文学样式的表现范围,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装点了一个时代的节令时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