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伦理研究
【6h】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伦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

1. 问题的提出

2. 学术价值

3. 应用价值

(二)学术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精神赡养的伦理价值及其与物质赡养的关系

(一)当前社会背景下精神赡养的深层含义

1. 精神赡养的含义

2. 精神赡养的特点

3.精神赡养反映了老年人的需要和权利

4.当前我国精神赡养问题的社会背景

(二)精神赡养的伦理价值

1. 精神赡养体现了人道价值的追求

2. 精神赡养彰显了子女的道德责任

3. 精神赡养丰富了新时代孝道理念的内涵

4. 精神赡养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的关系

1. 物质赡养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 物质赡养为精神赡养提供物质基础

3. 物质赡养是精神赡养的有效表达方式

4. 精神赡养提升了物质赡养的道德价值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精神赡养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精神赡养的伦理意义

1. 精神赡养体现着社会的伦理文明

2. 人口老龄化使精神赡养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3.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凸显了精神赡养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精神赡养的社会意义

1. 精神赡养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

2. 精神赡养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3. 精神赡养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精神赡养的家庭意义

1. 精神赡养有利于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

2.精神赡养有利于家庭亲情的维护

3. 精神赡养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精神赡养有利于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三、促进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层面: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注重对老年人的伦理关怀

1. 设立促进老年人交流的养老机构

2. 建立老年人精神疏导站

3. 建构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的社区组织

4. 完善老年大学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二)家庭层面:提升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认识,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要

1. 重视对老年人的人格尊重

2. 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3. 加强与老年人感情上的沟通

4. 立足于对老年人生活上的关心

(三)个体层面: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1. 老年人应改变“养儿防老”的旧观念

2. 老年人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3. 老年人应实现自我慰籍

4. 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增进身心健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伦理道德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我国现在家庭结构现状,使得对老年人的赡养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方面,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也日渐被提上日程。社会的发展正在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我们现在已经处在此项国策的影响之中。我国的老龄化日益严重,而承担赡养老年人义务的年轻人,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的同时,赡养照顾老年人的数量增加,能分担赡养义务的兄弟姐妹又少,因此在赡养老年人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年人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赡养老年人是子女的最低道德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了什么是正确的精神赡养,如何提供保障以辅助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良好实施,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伦理体系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来保障老年人精神赡养等问题。
  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有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求得养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老年人生活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条件。同时,对于解决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各种不利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