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革命话语建构(1927~1935)
【6h】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革命话语建构(1927~1935)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建构的背景

(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革命话语的改造

(二)苏俄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中国革命者对苏俄革命思想的理解

(三) 小结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建构的过程

(一)革命性质与革命任务的确定

(二) 革命斗争的对象

(三)革命依靠的力量

(四)遵义会议后革命话语的转变

(五) 小结

第三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建构的特点

(一)革命话语的建构伴随着苏联方面的影响

(二)革命话语的不断成熟体现了中共自主意识的增长

(三)革命话语在本土化上取得了飞跃

第四章 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话语建构的意义

(一)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二) 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发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时,通过国民革命解放工农民众的理想已化为泡影,中共必须独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重新审视中国的国情、解释其革命的性质,为革命制造动力,使中国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群都明了自己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在国民革命期间,中共建立的革命话语体系未能全面超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框架,“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主题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1927年以后,一方面中共大量借用俄国的革命学说,使自己的话语体系逐渐丰满;另一方面,俄式话语不能完美匹配中国国情的问题也困扰着中国革命者。在革命理论与实践行动“鞋不适脚”的困境下,中共建设苏维埃革命政权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并在反围剿战争失利后被迫走上长征的道路,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也正是惨痛的教训迫使共产党人深刻反思了俄式革命话语的得失,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诞生,最终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话语体系,在抗战爆发的前夕将阶级革命与爱国斗争结合,凝聚了革命的力量。
  本文试图还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革命话语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革命话语建构的大背景,主要说明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政治上的困境和理论建构上的障碍,解释来自苏俄、共产国际的外部影响和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内部影响;第二部分是革命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涵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形态、革命依靠怎样的手段实现、革命依靠哪些阶级的力量来实现等,兼论遵义会议前后革命话语的变化;第三部分探讨革命话语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第四部分总结了中共在这一时期创造和完善革命话语积累的经验教训,主要突出中共对中国国情的解读和把握,以及成功地将俄式话语转化为中国特色的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