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设计研究——以青岛奥运会帆船中心为例
【6h】

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设计研究——以青岛奥运会帆船中心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4课题研究的方法

1.5理论基础

1.6文章相关的概念

1.6.1滨水大型公共建筑的概念和分类

1.6.2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的概念

第2章滨水大型公共建筑的亲水性概述

2.1水环境的感知与体验

2.1.1人对水环境的感知途径

2.1.2亲水活动

2.2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与亲水活动

2.2.1滨水大型公共建筑对亲水活动的支持

2.2.2亲水活动对滨水大型公共建筑的意义

2.3滨水大型公共建筑在亲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2.3.1不完善的交通组织影响滨水建筑和场所的可达性。

2.3.2建筑阻隔滨水区和城市内部的视线通廊,减弱水环境的感知性

2.3.3建筑形体的视觉效果缺乏可意象性

2.3.4建筑空间缺乏适应性

2.4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评价标准

2.5本章小结

第3章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相关要素分析

3.1交通组织

3.1.1建筑与城市的接口

3.1.2基地内的交通组织

3.2建筑空间的亲水形态

3.2.1建筑内外渗透空间

3.2.2群体建筑外部空间的组织

3.2.3建筑滨水的外部空间

3.3建筑形体的亲水形态

3.3.1建筑体量

3.3.2建筑的视觉印象

3.4本章小结

第4章滨水地段大型公共建筑亲水空间设计途径探讨——以青岛2008奥运会帆船中心为例

4.1帆船中心概况

4.2完善交通组织

4.2.1控制周边城市道路车流量,减轻路段交通压力

4.2.2协调车行、步行流线与建筑外部滨水活动空间的关系

4.2.3因地制宜,建立与城市多渠道接口连接。

4.3加强滨水空间向城市空间的渗透

4.3.1控制建筑体量

4.3.2建立群体空间与滨水环境的多层次联系

4.4提高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

4.4.1凸显建筑的视觉特征

4.4.2增强轮廓线特征

4.5创造多样的亲水活动空间

4.5.1创造具有适应性的活动空间

4.5.2营造滨水空间场所特征

4.6本章小结

第5章滨水地段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空间设计趋势

5.1以人为本,保障公众的亲水权益

5.2完善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

5.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滨水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是城市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区,倍受人们欢迎。滨水大型公共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风格和时代特征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的空间、景观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选取了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以人的亲水活动为出发点,分析了滨水大型公共建筑组成要素对亲水活动的影响,并对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设计的方法体系做了较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 本文通过对滨水大型公共建筑的实地调研,以滨水区人对水环境的体验为目的,提出滨水大型公共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对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相关要素做了全面分析。最后文章以青岛奥运会帆船基地为载体,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设计的方法体系,探讨了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设计的趋势。其中文章相对完整地阐述了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的概念,给出了滨水大型公共建筑亲水性评价标准,在理论上为整篇文章打好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以人的亲水活动为出发点,重点研究如何塑造滨水大型公共建筑的亲水空间,以期在滨水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实践中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