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热致型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6h】

热致型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液晶高分子

1.1.1 液晶高分子的诞生

1.1.2 液晶高分子的简介

1.1.3 液晶高分子的分类

1.1.4 液晶高分子的性能

1.1.5 液晶高分子的应用

1.2 液晶聚氨酯弹性体

1.2.1 聚氨酯液晶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1.2.2 主链型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方向

1.2.3 侧链型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方向

1.2.4 混合型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方向

1.2.5 液晶聚氨酯弹性体形成的影响因素

1.3 液晶聚氨酯弹性体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联苯基热致型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化学试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样品制备

2.3 聚氨酯弹性体的表征

2.3.1 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表征

2.3.2 聚氨酯弹性体的DSC表征

2.3.3 聚氨酯弹性体的POM表征

2.4 小结

第三章 二苯基甲烷基热致型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化学试剂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样品制备

3.3 聚氨酯弹性体的表征

3.3.1 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表征

3.3.2 聚氨酯弹性体的DSC表征

3.3.3 聚氨酯弹性体的POM表征

3.3.4 聚氨酯弹性体的SEM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一种新型侧链液晶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化学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样品制备

4.3 聚氨酯弹性体的表征

4.3.1 聚氨酯弹性体的红外表征

4.3.2 聚氨酯弹性体的DSC表征

4.3.3 聚氨酯弹性体的POM表征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液晶高分子(LCP)和液晶聚氨酯(LCPU)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同时对LCP的表征、LCPU的合成、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共设计了三个体系的聚氨酯弹性体合成路线,共合成出了十种不同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分别采用FT-IR、DSC和POM(冷热台)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第一体系以联苯二酚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原料合成出产物PU1,实验结果表明,联苯基有良好的致晶性。
  以联苯二酚、HDI和不同链长的脂肪族二元醇为原料合成出产物PU2、PU3和PU4。实验结果表明,柔性间隔基长度太长时,会导致刚性介晶基团的致品性消失,并且随着大分子结构中柔性链段长度的增加,大分子聚合物的流动性增加。
  以联苯二酚、TDI-100和不同链长的脂肪族二元醇为原料合成出产物PU5和PU6。实验结果表明,PU6均具有良好的液晶性。LCPU的熔点Tm随主链中柔性链段长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清亮点Ti则变化不大。
  第二体系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2-乙二醇(EG)、1,4-丁二醇(BDO)、1.6-己二醇为原料,法直接合成出最终聚氨酯弹性体产物PU7、PU8、PU9。实验结果表明,PU8和PU9具有良好的液晶性,PU9形成的结晶外貌呈现规整的矩形,其液晶区间为20℃。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刚性介晶基团长度和柔性间隔基长度存在一个最佳比使得产物表现出最好的液晶性。
  第三体系以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二氯乙醇、对甲氧基苯酚、丙烯酸、三乙胺和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基本原料,成功合成出了一种新型侧链液晶聚氨酯PU10,其相转变温度分别为Tm=93℃,Ti=242℃,其液晶区间为14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