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6h】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生态产业链理论研究现状

1.3.2 生态产业链实践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由来及概念

2.1.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1.3 循环经济的实现模式

2.1.4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

2.2 清洁生产理论

2.2.1 清洁生产的概念

2.2.2 清洁生产的管理模式、评价指标及方法

2.3 工业生态学理论

2.3.1 工业生态学的概念

2.3.2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2.4 生态工业园理论

2.4.1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的提出

2.4.2 生态工业园的特征

2.4.3 生态工业园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

3.1 区域生态产业链概述

3.1.1 区域生态产业链生成机理

3.1.2 区域生态产业链的形成路径

3.2 区域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

3.3 区域生态产业链的运行模式及其稳定性

3.3.1 依托型共生网络

3.3.2 平等型共生网络

3.3.3 嵌套型共生网络

3.3.4 虚拟型共生网络

3.4 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

3.4.1 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原则

3.4.2 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方法

3.4.3 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步骤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

4.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4.3 综合评价模型——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评价因素集U和评价集V的确定

4.3.2 各因素权重集的确定

4.3.3 模糊综合评价中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4.3.4 选择合成算法,计算评判指标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5.1 青岛市综合发展现状分析

5.1.1 青岛市经济发展概况

5.1.2 青岛市产业发展现状

5.1.3 青岛市资源环境现状

5.2 青岛市区域生态产业链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5.2.1 青岛市现有生态产业链分析

5.2.2 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综合评价

5.3 青岛市生态产业链构建

5.4 加强青岛市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对策-

5.4.1 加强统筹规划

5.4.2 加强政策支持

5.4.3 加强政策引导

5.4.4 加强企业的应变性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附录二 定性指标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匮乏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体制转轨、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三位一体”历史性转变时期,各地区经济都步入前所未有的挑战期和机遇期。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抓手。中央政府和青岛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产业链。在此背景下,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是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运作是循环经济能否得到贯彻实施的关键。
  本文基于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产业链及其稳定性的有关基础概念,详细阐述了生态产业链的四种运作模式及其稳定性,为整个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产业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链的方法以及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青岛市的生态产业链进行稳定性评价,得出青岛市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处于一般水平,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及加强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