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建行QD分行为例
【6h】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以建行QD分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我国的金融风险以信贷风险为主

1.2.2 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1.2.3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1.2.4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

1.2.5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适应国内外标准的需要

2 基本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定义、度量和内涵

2.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定义

2.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和度量

2.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

3 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及体系

3.1 建设银行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流程

3.1.1 受理

3.1.2 调查

3.1.3 授信申报、审批

3.1.4 发放

3.1.5 贷后管理

3.2 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3.2.1 信贷风险测评体系

3.2.2 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3.2.3 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3.2.4 信贷风险化解体系

4 建设银行QD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

4.1 信贷资产的纵向变化分析

4.2 信贷资产的结构分析

4.3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5 建设银行QD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信用风险方面

5.2 操作风险方面

5.2.1 风险管理文化缺失,风险管理意识缺乏

5.2.2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仍存在执行不到位

5.2.3 信贷风险管理的考核方式有待调整

5.2.4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仍不完善、尚需改进

5.2.5 现存信贷审批制度不能保证及时性

5.3 市场风险方面

5.3.1 信贷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期限错配”风险

5.3.2 利率市场化加大定价难度

5.3.3 信贷扩张对资本充足率形成冲击

6 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信用风险对策

6.1.1 进一步完善建设银行风险评价体系

6.1.2 促进我国信用宏观环境和信用微观基础建设

6.2 操作风险对策

6.2.1 营造良好内控环境,形成适用管理要求的风险管理文化

6.2.2 建立道德风险防范体系

6.2.3 细化考核,严格追究风险责任

6.2.4 进一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6.2.5 加强授信评审的独立性

6.3 市场风险对策

6.3.1 积极调整信贷方向,缓解错配风险

6.3.2 设立专职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

6.3.3 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完善市场融资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金融形势,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国、欧洲、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全球流动性充裕,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国家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国内投资和消费都会受到抑制。从微观层面看,国家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力度的加大,以及对房地产的持续调控和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使一些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实力弱的房地产企业、过度负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被淘汰或资金链断裂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如何认识信贷风险的成因,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防范和化解,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国建设银行QD分行信贷业务开展情况、信贷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对比信贷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指出建设银行在信贷结构、信贷审批流程、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结合该行的实际,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