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atent Blue V示踪早期诊断、预防腹股沟区切口淋巴瘘的临床研究
【6h】

Patent Blue V示踪早期诊断、预防腹股沟区切口淋巴瘘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示踪试剂

1.2临床资料

1.3实验方法和步骤

1.4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日均引流量和累积引流量的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淋巴瘘发生率的比较

2.3两组患者中发生淋巴瘘组和未发生淋巴瘘组相比其引流管留置时间、伤口并发症、住院天数的比较

2.4术中照片:

第三章讨论

3.1腹股沟区淋巴结的解剖基础

3.2腹股沟区切口淋巴瘘发生的原因及病理基础

3.3淋巴瘘的危害性:

3.4淋巴瘘的诊断和预防

3.5应用Patent Blue V示踪早期诊断、预防腹股沟区切口淋巴瘘的临床研究

3.6 Patent Blue V示踪技术临床应用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应用Patent Blue V示踪技术预防腹股沟区切口淋巴瘘的诊治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尤其是行乳癌根治术、腹股沟区手术或行盆腔手术后的病人,极易发生严重的切口淋巴瘘导致切口长期不愈或严重感染,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何有效的预防该问题的发生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治疗是一直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能在术中早期、及时发现切口淋巴管的损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或治疗,恢复正常的淋巴循环,从而避免术后切口淋巴瘘的发生,为广大的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6年3月-2006年11月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腹股沟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行腹股沟区手术过程中均应用Patent Blue V示踪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而对照组不施行该项技术,仅按常规进行正常手术操作,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淋巴液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淋巴瘘的发生率,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各组病人腹股沟部位淋巴瘘发生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实验结果用SAS6.2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淋巴液日均引流量分别为(ml):第一天(50.7/119.7±15.4),第二天(37.0±5.3/107.0±8.4),第三天(25.2±2.0/80.7±4.5),第四天(12.2±1/62.5±3.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4天总引流量为125.1±23.7,对照组为369.9±31.7,两者相比总引流量减少66.18%,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无1例术后发生淋巴瘘,对照组有2例发生淋巴瘘,发生率为1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淋巴瘘患者引流管留置天数为10.2±2.5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9.5±4.5天,伤口并发症人数为1人(50%),无淋巴瘘患者引流管留置天数为3.5±0.8天,术后住院天数为7.6±1.2天,伤口并发症人数为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应用Patent Blue V示踪技术处理的病人较对照组淋巴瘘的发生率低(P<0.05),且切口淋巴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