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6h】

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检查设备和方法

1.3图像后处理方法

1.4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MPR图像对照分析

1.4.1腰椎滑脱和滑脱性质的界定

1.4.2椎弓峡部表现

1.4.3滑脱方向、程度的对比分析

1.4.4椎间关节表现

1.4.5其他表现

1.4.6图像测量方法

1.5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结果

2.1腰椎滑脱类型和分布

2.2椎弓峡部表现

2.2.1椎弓峡部裂隙表现

2.2.2椎弓峡部裂断端改变

2.3腰椎滑脱的方向和程度

2.4.椎间关节表现

2.4.1两种不同类型滑脱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的比较

2.4.2椎弓峡部裂组、退变组和对照组椎间关节角度的比较

2.5其他表现

2.5.1椎间盘和椎间隙改变

2.5.2椎管和椎间孔变形

第三章讨论

3.1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2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优势

3.3 MPR重组图像对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价值

3.4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MPR图像鉴别诊断

3.4.1滑脱方向和程度不同

3.4.2椎弓峡部裂隙是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直接征象

3.4.3椎间关节的退行性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3.4.4椎间关节的方向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3.4.5椎间盘的退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3.4.6椎管和椎间孔变形

3.5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多层螺旋CT特点及多平面重组技术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2006年5月~2008年3月经多层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其中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0例。在健康人群中随机选择20例无腰椎滑脱及椎弓峡部裂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将获得的容积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分析椎弓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不同影像学表现,对椎弓峡部裂性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椎弓峡部表现、滑脱的方向和程度、椎间关节、椎间盘、椎管、椎间孔的不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同时评价不同重组图像对椎弓峡部裂隙及断端改变征象的显示能力。 结果:50例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在MPR图像上于椎弓峡部共显示94处低密度裂隙影,退变性腰椎滑脱在MPR图像上显示椎弓峡部骨质连续。椎弓峡部裂隙在不同MPR图像上表现为“猎狗项圈征”、“断柄征”、“环裂征”、“双关节征”和“断翼征”。矢状位MPR图像对峡部裂隙及断端移位的检出率均达到100%(94/94)。腰椎斜横轴位及连续横轴位MPR图像对峡部裂隙的检出率达100%(94/94),对断端碎骨块的检出率分别为38%、32%,对假关节形成的检出率分别为24%和18%,明显优于矢状位和冠状位。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向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9.72、7.16,P<0.05、0.05)。退变性滑脱发生后滑脱和侧向滑脱的几率(22%)大于椎弓峡部裂性滑脱(2%),差异有显著性(u=3.077,P<0.05);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Ⅱ度和Ⅲ度滑脱的比例(18%)大于退变性腰椎滑脱(2%),差异有显著性(u=2.667,P<0.05)。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椎间关节退变的病例数及程度大于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X2值分别为25.06、13.26,P<0.005)。退变性腰椎滑脱横轴位椎间关节的角度小于对照组同节段椎间关节的角度,差异有显著性(t=2.119、4.725、2.750,P分别<0.05、0.01、0.05),退变性腰椎滑脱L4/5节段矢状位椎弓根一椎间关节的角度较对照组同节段角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4.078,P<0.01);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椎问关节角和椎弓根一椎间关节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椎体滑脱时椎管和椎间孔变形,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滑脱椎体层面椎管和椎间孔前后径增大,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滑脱椎体的下位椎体上缘层面椎管和椎间孔前后径变窄。 结论:椎弓峡部裂隙是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直接征象,MPR图像对峡部裂隙的检出率可以达100%。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椎间盘、椎间关节的退变及椎间关节的矢状化方向与退变性腰椎滑脱有明显的相关性。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时椎管和椎间孔的前后径增大或增宽,而退变性腰椎滑脱时椎管和椎间孔的前后径常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多层螺旋CTMPR图像有利于椎弓峡部裂性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鉴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