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精状态及IL-1测定与分析
【6h】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精状态及IL-1测定与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其总发病率为10%~15%;在男性原发性不育病人中40%可见精索静脉曲张。本实验通过建立精索静脉曲张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睾丸重量、睾丸结构变化、外周血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IL-1在大鼠睾丸内的表达变化,观察VC对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及对睾丸内免疫反应的变化,进而为VC导致不育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VC致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Wistar大鼠40只,雄性,质量170~200g,购于青岛市药检所,适应性饲养1周,实验饲养条件:室温(20±2)℃,每日光照14h,黑暗10h,饮水、摄食任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xperimentalVaricoceleEV)8、12周组(EV8、EV12周组,每组12只)和相应的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分别于术后8周、12周分别测量各组大鼠:①左侧精索静脉直径、睾丸重量、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②外周血中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的水平;③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双侧睾丸中IL-1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1.睾丸结构改变:光镜下观察,各对照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有序,各期生精细胞排列有序,管腔内见大量精子。EV8周组大鼠双侧睾丸均有局灶性损害,呈特殊的“斑点样”表现,即病变的与正常的生精小管交错存在,主要表现为生精上皮退行性变,细胞层数减少,排列疏松、紊乱,精子发生停滞,大量生精细胞脱落于管腔中。EV12周组大鼠双侧睾丸局灶性损害灶增加,睾丸生精上皮内生精细胞层次显著减少,有的仅见1~3层,排列松散、紊乱。
   2.睾丸质量变化:对照组8周左右侧睾丸质量(1.70±0.06,1.75±0.03),EV8周组左右侧睾丸质量(1.58±0.05,1.68±0.06),对照组12周组左右侧睾丸质量(1.74±0.03,1.77±0.03),EV12周组左右侧睾丸质量(1.50±0.06,1.63±0.04)实验组和对照组右侧睾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左侧睾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V12周双侧睾丸质量较EV8周组减轻(P<0.01,t=3.73;P<0.05,t=2.55)。
   3.血性激素水平的变化:EV8周组和12周组曲张精索静脉血FSH水平与相应对照组肾静脉血比较明显升高(5.56±0.49,6.46±0.45,4.67±0.56,4.67±0.3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V8周组和12周组曲张精索静脉血LH水平与相应对照组肾静脉血比较明显升高(6.29±0.10,8.12±0.87,5.62±0.42,5.57±0.4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V12周组曲张精索静脉血FSH、LH水平较EV8周组升高(P<0.01);EV8周组和EV12周组精索静脉曲张静脉血中T水平较相应对照组明显降低(3.22±0.22,3.03±0.25,2.81±0.40,2.63±0.3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V12周组精索静脉曲张静脉血中T水平较EV8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il-1在大鼠双侧睾丸的表达变化:EV8周组EV12周组较相应对照组双侧睾丸IL-1a和IL-1β蛋白表达量增加,且随精索静脉持续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VC对大鼠双侧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产生明显的损害作用。
   (2)VC可引起大鼠外周血中FSH、LH水平的增加和T水平的降低,这可能与VC导致睾丸结构的破坏使睾酮分泌减少反射性的引起FSH、LH水平增加有关。
   (3)VC可引起大鼠双侧睾丸IL-1a和IL-1β的表达增加,且随VC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LI-1表达的增加与vC引起睾丸内免疫反应的变化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