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溴氰菊酯致大鼠DNA损伤及损伤后修复功能的影响
【6h】

溴氰菊酯致大鼠DNA损伤及损伤后修复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溴氰菊酯(DM)染毒模型,探索DM所致肝脏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方法:本课题采用慢性毒性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低剂量组(溴氰菊酯1.56 mg/kg)、中剂量组(溴氰菊酯3.12 mg/kg)、高剂量组(溴氰菊酯6.25 mg/kg)及对照组,连续灌胃染毒5d停2d,染毒时间为24周。观察在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行为变化;实验结束大鼠在禁食、但自由饮水24h后处死,取各脏器称重;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损害;酶化学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单细胞凝胶电泳EB染色观察DNA损伤;RT-PCR检测MGMT和XRCC-5的表达。
   结果:光镜下见染毒组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表现;染毒组大鼠肝脏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MDA、ALT均升高,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染毒组大鼠外周肝细胞的尾DNA%(Tail DNA%)、尾矩(Tail Moment)和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染毒组MGMT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XRCC-5基因表达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
   结论:溴氰菊酯引起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抑制肝脏抗氧化酶活性致氧化损伤;对肝细胞DNA具有损伤作用,多种修复酶参与DM所导致DNA损伤过程。

著录项

  • 作者

    石微;

  •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

  • 授予单位 青岛大学;
  • 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卫;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药物中毒;
  • 关键词

    溴氰菊酯; DNA损伤; 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