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篇小说与散文化叙事——《桥》、《长河》、《呼兰河传》
【6h】

长篇小说与散文化叙事——《桥》、《长河》、《呼兰河传》

代理获取

摘要

“散文化”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结构散化、情节淡化、人物虚化和抒情含蓄化——是对传统的以故事情节为重心和线性的时间顺序为线索的小说叙述模式的重大突破,而由于长篇小说自身审美素质的限制和中国传统长篇小说的深厚影响,这种突破的成就突出表现在短篇小说上。而散文化长篇小说《桥》、《长河》、《呼兰河传》却成功地将“散文化”叙述运用在长篇小说之中。首先,其颠覆了故事和人物在传统长篇小说中的中心地位。自然风光、风情民俗、人物的情绪体验及社会心理等的叙述描写成为了小说叙述的主角,故事则成为串联日常片段的叙述线索、刻画地域风貌的叙述因子或营造意境的叙述手段而存在。相较于一般长篇小说人物形象动态化、具体化、立体化的主要特点,散文化长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则呈现出静态化、写意化和轮廓化的特质。其功能也有悖于传统的反映社会现实或结构作品的功用,而成为构建小说艺术结构的“功能性”因子。其次,在结构方面,散文化长篇小说以空间化的结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因果关系的线性情节结构,形成了一种以主题或故事线索为核心的发散式立体结构;并以开放性的结构取代传统长篇小说的封闭性结构。再次,在话语方面,散文化长篇小说以环形叙述代替线性叙述,实现文本意义的增值,极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开放性,且通过作者与叙述者相分离和隐性评论的方式实现了情感的含蓄化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