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端粒酶活性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6h】

端粒酶活性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papilloma virus,HR-HPV)负荷量和端粒酶(human telomerase)活性的表达,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2,HC2)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结果:(1)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分别为10.00%、16.67%、40.00%、70.00%、95.00%,宫颈癌组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CINⅡ高于CIN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29,P=0.037;x2=4.327,P=0.038;x2=4.022,P=0.045)。(2)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和病毒负荷量均增高。宫颈癌和CINⅢ组高危型HPV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CINⅠ及对照组(x2=7.414~29.501,P<0.01);宫颈癌组、CINⅢ组及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各组高危型HPV感染的例数中端粒酶的阳性率分别为0%(015)、25.00%(2/8)、37.50%(6/16)、72.22%(13/18)、100.00%(19/19),CINIⅡ及宫颈癌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危型HPV负荷量和端粒酶活性均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望作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处理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