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风险与收益权衡关系实证研究
【6h】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风险与收益权衡关系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框架结构及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假设及模型设计

2.1 研究假设及推论

2.2 波动性模型

2.2.1 滚动窗口模型(Rolling Window Model)

2.2.2 混合数据抽样模型(Mixed Data Sampling Model)

2.2.3 GARCH(1,1)-M模型和TGARCH(1,1)-M模型

第三章 投资者情绪指标的构建

3.1 投资者情绪概念

3.2 投资者情绪指标

3.2.1 显性情绪指标

3.2.2 隐性情绪指标

3.2.3 复合情绪指标

3.3 投资者情绪指标数据说明

3.4 投资者情绪提取

第四章 收益与风险及收益与波动性冲击关系实证研究

4.1 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平稳性检验与格兰杰检验

4.3 收益与风险权衡关系实证研究

4.3.1 滚动时间窗模型和混合数据抽样模型

4.3.2 GARCH-M模型和TGARCH-M模型

4.3 收益率和波动性冲击关系实证研究

4.4.1 滚动时间窗模型和混合数据抽样模型

4.4.2 GARCH-M模型和TGARCH-M模型

第五章 投资者情绪指标稳健性检验

5.1 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标与宏观经济变量比较

5.2 收益率对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标值回归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有效市场假设(EMH)下,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资产定价模型(CAPM、APT模型等)认为股票市场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收益与风险之间应该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学者们在过去30多年中对风险与收益权衡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出现正相关、负相关和关系不显著三种结论。针对这一理论与现实矛盾,从行为金融学理论出发,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首先在阐述风险与收益、波动性冲击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及推论;然后利用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量、IPO数目、IPO首日平均收益率、新开户数、好淡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在剔除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标;进而运用VAR模型和GARCH族模型研究收益与风险、波动性冲击的关系;最后,对比宏观经济变量(利率、GDP增长率和CPI)与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标在模型回归结果的正确性来验证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标的稳健性,并用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标值对收益率进行回归,以进一步证实投资者情绪对收益与风险关系影响的结论。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收益与风险显著负相关或正相关不显著现象;投资者情绪高涨不仅会削弱收益与风险的正相关关系,甚至会使其逆转为负相关,但是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收益与风险是显著正相关的,从而证明以往研究中出现收益与风险负相关或者正相关不显著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情绪高涨;关于收益与波动性冲击的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收益与波动性冲击正相关,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收益与波动性冲击负相关;市场新息和历史信息均对市场波动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新息的正向影响大于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期,而历史信息对市场波动性的正向影响则小于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期;国内股票市场存在“杠杆效应”——利好消息比利空消息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冲击效应更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