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侧颈内动脉颈段闭塞性脑梗死临床分析及侧支循环的DSA评价
【6h】

单侧颈内动脉颈段闭塞性脑梗死临床分析及侧支循环的DSA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一级侧支循环与不同梗死部位的关系:

2.2 一级侧枝循环开放中,分水岭梗死与各侧支循环开放的关系:

2.3 一级、二级侧支循环与不同梗死部位的关系:

2.4 不同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5 侧支循环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第3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分水岭梗死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单侧颈内动脉颈段闭塞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用全脑血管造影研究侧支循环的血流变化,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梗死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增进我们对脑梗死机制的理解。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青医附院及青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入院后经过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颈内动脉颈段闭塞(ICAO),且均为引起症状和体征的责任血管。脑梗死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标准,并经头MRI DWI序列证实为新发脑梗死。根据梗死区域分组,为前皮层分水岭区域(AWS)、后皮层分水岭区域(PWS)、内分水岭区域(IWS)、混合分水岭脑梗死、流域性脑梗死、皮层下脑梗死(除外内分水岭脑梗死)、弥散性皮层小梗死,根据侧支循环代偿分为一级代偿、二级代偿及三级代偿。研究不同部位发生梗死情况和侧支种类的比较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数资料用χ2检验,1个期望值小于5时用Fisher精确检验。 P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果:
  1.分水岭梗死组后交通动脉开放比例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开放比例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比例,在四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内分水岭梗死患者中后交通动脉开放比例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开放比例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比例在四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分水岭梗死中一级侧枝循环开放比例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域性梗死中二级侧枝循环开放比例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管NIHSS评分≤7分还是>7分,内分水岭梗死及流域性梗死与其他类型梗死患者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5.不管NIHSS评分≤7分还是>7分,一级、二级同时代偿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1.在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一级侧支循环开放的脑梗死中,以发生分水岭梗死为主,内分水岭梗死发生的比率较高,且分水岭梗死多发生于后交通动脉开放的一级代偿中。
  2.一级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易出现分水岭梗死,二级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易出现流域性梗死。
  3.一级侧支循环开放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次级侧支循环。
  4.一二级代偿同时代偿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最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