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动导向教育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研究
【6h】

行动导向教育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研究方法

4 伦理考虑

5 质量控制

6 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

结果

1 患者的基本资料

2 干预前两组COPD患者基线结果的比较

3 干预前后两组COPD患者肺功能的结果比较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干预前研究对象的肺功能、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

3 行动导向教育法对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

4 行动导向教育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5 行动导向教育法对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

6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行动导向教育法对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而提高患者行为的依从性,达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为COPD患者肺康复的健康教育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9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临床访谈等方法基础上确定行动导向教育法干预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行动导向教育法的干预方案,出院后电话随访和健康指导。两组分别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资料收集,包括肺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和圣 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生活质量的测评。全部数据采用SPSSl7.0软件处理。
  结果
  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肺功能、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呼吸困难评分等)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FEVl、FVC、FEV1/FVC干预组相比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98、0.463和0.046(P>0.05);干预3个月FEVl、FVC、FEV1/FVC干预组相比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2.89和2.20(P<0.05);干预6个月FEVl、FVC、FEV1/FVC干预组相比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8、4.06和5.00(P<0.05)。
  3.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GRQ各项得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GRQ总分(36.50±3.07)低于对照(49.37±3.71);干预组患者症状得分(35.45±5.45)低于对照(52.32±4.61);干预组患者活动能力得分(43.89±10.60) 低于对照(61.67±5.45);干预组患者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得分(32.93±5.40)低于对照(44.74±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干预组和对照组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干预1个月(263.25±28.25)、3个月(269.20±28.50)、6个月(274.15±27.43)相对于对照组1个月(241.76±263.25)、3个月(241.43±18.91)、6个月(232.05±38.34)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动导向教育法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中将行动导向教育法作为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和住院护理的延伸,使患者回到家中通过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肺康复的目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反复、有针对性的行为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日常不良行为,通过随访和复诊加强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可以起到延缓患者肺功能的持续下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