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匿性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6h】

隐匿性冠心病患者的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的选取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纳入标准[5-7]:

1.3 病例排除标准[8-10]

2. 研究方法

2.1 冠状动脉造影

2.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2.3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评判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

2 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布及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

3 参照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以支为单位分析 CT 诊断不同狭窄程度的准确度

4 参照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以人为单位分析 CT 诊断不同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5 两种检查方法并发症比较

6 Gemini积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第三章 讨论

1 隐匿性冠心病

2 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2.1 侵入性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2.2 64排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64排螺旋CT对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诊断“金标准”为侵入性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但其为有创且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和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隐匿性冠心病患者的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学征象,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隐匿性冠心病患者中的价值以及与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近3年来在成武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隐匿性冠心病(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冠脉病变、心肌血流灌注及代谢、左室功能、心电活动等异常;但患者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11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为4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5.1)岁。对1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数据记录,其中主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隐匿性冠心病的冠状动脉 CT成像质量和影像学征象,比较侵入性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对病变冠状动脉的差别显示情况。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 CT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冠状动脉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分别定义为狭窄程度<50%、50%—75%和≥75%。
  结果:110名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10例患者中血管直径在2mm以上的冠状动脉节段有862段,图像质量分为两类,一类为患者图像质量可以满足影像学评价,另一类为患者图像质量不足以影像学评价。其中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729段(84.57%)和133段(15.42%)。862段冠状动脉中,64排螺旋CT检查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722段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评判结果相一致。在722段中,64排螺旋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管腔正常者有412段(57.06%)、轻度病变者有190段(26.31%)、中度病变者有80段(11.08%)、重度病变者有40段(5.54%)。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常者有419段;Ⅰ级,狭窄在26%~50%219段;Ⅱ级,狭窄51%~75%124段;Ⅲ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100段。对两组检查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进行分析发现,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以侵入性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中的准确度依次为85%、94%、96%,随着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增加,准确度也随之增加。侵入性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2例,包括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栓塞1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侵入性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组患者总并发症高于64排螺旋CT组患者,但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创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获得较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其诊断隐匿性冠心病患者的价值与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相一致,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可作为隐匿性冠心病的筛查方法。相信随着冠状动脉 CT成像在隐匿性冠心病患者中的广泛应用,对早期诊治隐匿性冠心病必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