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6h】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引言

第一部分 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性卒中的疗效分析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脑血流动力学评估与血管狭窄率测量的方法

1.4 设备和器械

1.5 药品

1.6手术方法

1.7术后随访

1.8再狭窄的定义

1.9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病人资料和手术数据

2.2 术后情况

2.3 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随访

讨论

3.1 疗效的评价

3.2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3.3 并发症的防治

3.4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控制

3.5 抗血小板的药物治疗

3.6 重视TI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结论

第二部分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性卒中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血管狭窄率测量方法

1.3 手术成功的标准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5 再狭窄的定义

1.6 术后随访

1.7 临床终点事件

1.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病人资料和手术数据

2.2 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2.3 裸支架与涂层支架在术后再狭窄的对比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观察该方法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术后疗效,探讨和评估支架成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的防治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更好的认识和治疗后循环卒中患者,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因内科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卒中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股动脉插管全脑动脉造影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和颅内灌注后行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通过观察病人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1、3、6、9、12、24、36、48个月随访,根据NIHSS评分做临床评估,通过超声、CTA及DSA等检查评估靶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随访中根据支架内是否出现再狭窄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应用统计学分析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责任血管的优势程度、血管的位置、血管的内径、狭窄段程度、术后残余狭窄率和支架类型等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12例,年龄44~87岁,平均(65.84±8.44)岁,合并其他血管狭窄46例,优势椎动脉44例,均衡椎动脉10例,非优势椎动脉7例,其中1例患者双侧椎动脉均重度狭窄。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共置入支架62枚(裸支架41枚、药物涂层支架21枚),技术成功率100%,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改善,临床成功率98.36%,术前术后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z=-0.436,P=0.663)。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1.66±9.17)%下降至术后平均(8.15±6.53)%(t=51.44,P=0.000)。围手术期间并发症有3例(4.92%),无致残性卒中及死亡病例发生。61例患者最长随访46个月,最短随访1个月,失访1例,平均随访时间(12.35±9.64)月,8例(13.33%)患者术后发生TIA,3例(5%)患者发生小卒中,无致残致死病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1例(18%),包括2例支架断裂(3.23%)。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中,吸烟(x2=8.934,P=0.005)、责任血管的内径(t=-2.097,P=0.048)和支架类型(x2=4.505,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冠心病、责任血管优势程度、血管的位置、狭窄段长度、原始狭窄程度、术后残余狭窄率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涂层支架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裸支架(t=4.505,P=0.044),更有利于降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支架和裸支架在手术技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结论: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显著。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药物涂层支架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支架再狭窄率。总之,支架成形术的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临床疗效显著,晚期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进一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