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诱变育种技术获得黄花矶松变异株系的研究
【6h】

诱变育种技术获得黄花矶松变异株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引言

1.2花卉育种技术的发展

1.3花卉诱变育种

1.4突变体的筛选

1.5补血草属植物性状及研究现状

1.6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化学诱变的材料和方法

2.2空间诱变的材料和方法

2.3黄花矶松离体快繁系统的建立及变异植株的组织培养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化学诱变结果分析

3.2空间诱变结果分析

3.3 RAPD检测结果分析

3.4黄花矶松离体快繁系统的建立及变异植株的组织培养

第四章 讨论

4.1 EMS对黄花矶松的诱变效应

4.2 EMS和NaN3对黄花矶松诱变效应的比较

4.3空间诱变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4空间搭载的诱变效应

4.5空间诱变效应与化学诱变效应的比较

4.6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4.7 RAPD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4.8植物激素对黄花矶松出芽和生根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溶液、缓冲液、培养基配方

附图 黄花矶松离体快繁生芽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如图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黄花矶松(Limonium sinense)又名黄花补血草,蓝雪科补血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是我国干旱荒漠地区为数不多的野生花卉资源。因其花色艳美、花期长而逐渐为人们所喜爱。但由于其花色、花形单一、植株高度及抗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其推广应用也受到了限制。为此,对黄花矶松品种性状进行改良,使其花色、花形、株型等更适合现代花卉业的要求,是解决其推广应用的根本方法。
   本试验以黄花矶松种子为试材,利用化学诱变剂和空间搭载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标记技术对变异植株进行筛选;并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黄花矶松离体快繁系统,对变异植株进行离体快繁。为黄花矶松品种性状的改良奠定基础。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
   1.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和NaN3对黄花矶松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时间、试剂浓度对观赏性状的影响,以半致死剂量为标准筛选出最适的诱变条件,分别以该条件为标准处理黄花矶松种子,鉴定NaN3处理后变异植株10株,EMS处理后无变异植株,认为NaN3是对黄花矶松种子诱变的有效诱变剂,优化了黄花矶松种子的化学诱变条件,为黄花矶松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2.将黄花矶松种子带入太空,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地面播种对其再生植株进行观察,获得外部形态有变异的植株共17株。
   3.利用RAPD技术分别对NaN3处理和空间搭载后筛选的变异植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NaN3处理后的10株变异植株中有8株其电泳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其多态性频率达到38.62。经空间诱变后的17株变异植株中有10株其电泳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频率为29.58。进一步证明两种诱变技术对黄花矶松种子的诱变是有效的,能够引起后代植株在分子水平发生变异。
   4.建立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黄花矶松离体快繁体系。其最适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分别为:诱导培养基:MS+6-BA1.0 mg/L+IAA0.1mg/L+蔗糖3%+琼脂0.7%pH6.0,其平均生芽率为67.5%。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0.1mg/L+NAA0.2mg/L+蔗糖3%+琼脂0.7% pH6.0,增殖系数为8.44。生根培养基:1/2MS+IBA1.0 mg/L+NAA0.3mg/L+蔗糖3%+琼脂0.7%pH6.0,平均生根率达到95%。对变异植株进行离体快繁,得到部分再生植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