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旱地区水稻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研究
【6h】

干旱地区水稻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稻滴灌种植模式、灌水定额和周期最优组合方案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直播1膜4行2带滴灌水稻水肥耦合正交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水稻膜下滴灌周期对比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水稻滴灌条件下不同滴灌定额对比试验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水稻滴灌条件下宽窄膜覆盖与不同定额肥料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结论

第七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亟待解决的直播水稻膜下滴灌节水问题,立足于宁夏银川平吉堡农八队试验与示范基地,采用正交试验、对比试验方法对宁夏引黄灌区滴游水稻种植模式与定额利灌水周期最优组合、水稻水肥耦合最优组合、直播水稻滴灌定额和灌水周期、宽窄膜对比、直播1膜2行1带不同定额肥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种植模式、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三因素正交试验得出:因素主次顺序为滴灌种植模式>灌水周期>灌水定额,方差分析表明:滴灌种植模式因素显著,灌水周期、灌水定额不显著。因素最优组合为A1B1C2,即种植模式为直播+1膜4行2大禹带、灌水定额为6m3/667m2、灌水周期为2天。参考处理旬平均实际需水量为39.58m3/667m2,平均作物系数为0.67。
   2、通过直播水稻膜下滴灌灌水定额、灌水周期和施氮肥量三因素正交试验得出:因素主次顺序为氮肥用量>灌水周期>灌水定额,由方差分析表明:氮肥用量因素较显著,灌水周期、灌水定额因素不显著,因素最优组合为A1B2C3:即灌水定额为6m3/667m2、灌水周期为2天,施氮量为高水平20.7kg/667m2。参考处理旬平均实际需水量为59.23m3/667m2,产量为403.0kg/667m2,平均作物系数为1.51。
   3、通过直播水稻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周期试验得出:在灌水定额为6m3/667m2的条件下,灌水周期从1天增大到2天时,产量减少8.7%,灌水周期从1天增大到3天时,产量减少13.9%;在灌水定额为9m3/667m2的条件下,灌水周期从1天增大到2天时,产量减少11.5%,灌水周期从1天增大到3天时,产量减少15.5%;在灌水定额为12m3/667m2的条件下,灌水周期从1天增大到2天时,产量减少12.3%,灌水周期从1天增大到3天时,产量减少17.5%。
   4、通过滴灌不同灌水定额试验得出:在直播+1膜4行2带种植模式和灌水周期2天相同的条件下,灌水定额从6m3/667m2增大9m3/667m2时,产量增加17.9%,灌水定额从6m3/667m2增大12m3/667m2时,产量增加26.0%。
   5、通过宽窄膜试验得出:宽膜比窄膜覆盖提高地温约1.25℃,增产27.2%。通过不同定额肥料试验得出,旱作水稻滴灌随氮肥量增加而产量增加,施用纯氮量20.7kg/667m2的产量比施用16.1kg/667m2的产量增产8.8%,比施用11.5kg/667m2的产量增产11.9%。
   本文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宁夏旱作水稻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的空白,对改造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灌溉模式,提高水稻膜下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建立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高效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模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农业具有重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