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绥西地区县参议会研究(1945——1949)
【6h】

民国时期绥西地区县参议会研究(1945——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研究现状

二、县参议会制度的由来及其演进

三、绥西地区县参议会的成立

四、绥西地区县参议会的运行

1、县参议会的职权

2、县参议会的运行

3、绥远省政府对县参议会运行的规范

五、绥西地区县参议员的选举

1、县参议员选举

2、县参议员选举中的问题

六、县参议会与县政府和县党部的关系

1、县参议会与县政府的关系

2、县参议会与县党部的关系

七、县参议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八、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中国北部边陲的绥西地区成为中国国防左翼最前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1939年,傅作义退守绥西河套地区,陕坝市成为当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成了国民党在绥远地区统治的中心。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绥远省政府在绥西地区推行地方自治,绥西地区各县从1945年11月1日—1947年12月30日相继成立了县参议会。这场政治运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国防等方面,影响到了国民政府在绥远省的统治。可以说,绥西地区的县参议会是绥远省政府加强对绥远省基层社会控制的一个缩影。因此,这一地区县参议会的研究,对研究全国其他地区的县参议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绥西地区县参议会的研究,进而分析绥西地区基层社会对县政府的影响、基层社会与国民党地方党部的关系,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认识当时绥西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面貌,揭示这一时期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绥西地区参议会的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绥西地区的县参议会在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国民政府和绥远省政府的有关规定运行。县参议会是全县人民代表机关。但是,通过对绥西地区县参议会的研究可知,它所代表的民意只是当时基层社会上层人士的名意,不是包括大多数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民意。傅作义称赞在绥远省建立省、县参议会的政治运动是绥远省最大的一件盛事,“完全是真真实实的由人们自己表达自己的意见,当选的都是真正的人民代表”。在实际运行中,县参议会也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是,这不能掩盖国民政府巩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从根本上捍卫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质。绥西地区县参议会也只是绥远省政府实现其阶级统治的一个工具而已。国民政府所极力倡导的这场地方自治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