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6h】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问题的提出

2研究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2.2气象条件

2.3土壤与植被

3研究内容及方法

3.1研究内容

3.2研究方法

3.2.1样地选择

3.2.2取样方法

3.2.3数据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种群格局类型

4.1.1不同植被盖度下的种群空间格局分布

4.1.2不同植被盖度不同丛级的种群空间格局分布

4.1.3不同方向不同丛级的种群空间格局分布

4.2种群格局规模

4.2.1 18%盖度下种群格局规模特点

4.2.2 8%盖度下种群格局规模特点

4.3种群的格局强度

4.3.1不同盖度种群拥挤度比较

4.3.2不同盖度种群聚集强度比较

4.3.3 Iwao的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直线回归

4.4聚集因素分析

4.4.1 18%盖度下聚集均数与平均密度的回归

4.4.2 8%盖度下聚集均数与平均密度的回归

5讨论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15个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以18%和8%植被盖度为对比,初步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种群的格局分布类型、格局规模、格局强度以及种群聚集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 1.短花针茅荒漠草原15个植物种群,18%盖度下,蒙古葱、木地肤和栉叶蒿种群的大、中、小丛是以聚集形式分布,小叶锦鸡儿大、中、小丛是以均匀形式分布:8%覆盖度下,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栉叶蒿种群的大、中、小丛以聚集形式分布。从丛级的空间分布形式发现,大、中丛趋于均匀分布,小丛趋于聚集分布;从不同方向研究发现,4个方向两个盖度下,大丛植物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不同,而中小丛种群的分布类型基本一致。 2.5种优势种群格局规模研究,18%盖度下,5种植物种群在南北、东西和东南3个不同方向上都有一个规模存在;东北方向,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均有一个规模,而其余3个种群没有形成规模。8%盖度下,短花针茅在南北和东南方向各有一个规模,东西和东北方向没有形成规模;无芒隐子草在南北、东西和东南方向皆形成一级规模,东北方向形成两级规模;木地肤和银灰旋花仅在两个方向形成一级规模;而冷蒿在4个方向均不形成规模,且曲线呈下降趋势。 3.15个植物种群中,种群的聚集强度在不同盖度和丛级下明显不同。如18%盖度下,大丛中蒙古葱和木地肤聚集强度最高,而8%盖度下,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聚集强度最高。 4.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木地肤、栉叶蒿和冷蒿6种明显呈现聚集分布的植物种群,18%盖度下,当种群密度分别在4.7株/m2、4.2株/m2、0.5株/m2、3.9株/m2、2.8株/m2和3.5株/m2以下时,种群聚集主要是由外在的环境因子引起的,反之,则是由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引起;8%盖度下,当6个种群密度分别在3.3株/m2、3.8株/m2、2.2株/m2、2.2株/m2、2.7株/m2和0.9株/m2以下时,种群聚集主要是由外在的环境因子引起,反之,则是由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

著录项

  • 作者

    徐连秀;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学科 生态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蒙荣;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43.902;Q948.155;
  • 关键词

    短花针茅; 植物群落; 空间格局; 种群聚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