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形态学、解剖学比较研究
【6h】

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形态学、解剖学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黄花苜蓿简介

2国内外黄花苜蓿的形态学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2国内研究现状

3植物解剖学研究

3.1解剖学分类

3.2植物生态解剖学

4植物孢粉学研究

5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形态特征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田间设计

1.2材料来源

1.3研究方法

1.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苜蓿营养器官多态性状比较分析

2.2黄花苜蓿营养器官数值性状比较分析

2.3黄花苜蓿繁殖器官多态性状比较分析

2.4黄花苜蓿繁殖器官数值性状比较分析

2.5黄花苜蓿形态性状聚类分析

3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解剖结构特征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1.2材料来源

1.3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苜蓿根的结构

2.2黄花苜蓿茎的解剖结构

2.3黄花苜蓿叶的结构

3讨论与小结

3.1 黄花苜蓿解剖结构与抗逆性

3.2 不同材料间的差异

第四章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花粉形态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孢粉学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苜蓿花粉的形态特征

2.2 不同黄花苜蓿材料间花粉形态特征比较

3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综合讨论与结论

1讨论

1.1 关于黄花苜蓿分类

1.2关于黄花苜蓿抗逆性

1.3关于黄花苜蓿形态结构特征与地理分布条件

2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展开▼

摘要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具有适口性强、营养丰富、抗寒、抗旱、耐贫瘠、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它不仅是重要的饲草资源,也是苜蓿育种中的重要抗性基因源。本文通过对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的形态学、解剖学和孢粉学的比较研究,获得如下结果: 1.不同地理来源野生黄花苜蓿各器官形态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表现为居群内的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营养器官的变异大于繁殖器官的变异。出现了4种根系类型、3种茎色、7种叶形、5种叶面毛被类型、4种花色和13种荚果形态类型。 2.黄花苜蓿根、茎、叶薄壁细胞组织和木质部导管发达。茎表皮上覆盖一层蜡质、维管束数量较多。叶肉组织有明显分化,栅栏组织发达,为异面叶。叶表皮上分布许多气孔和表皮毛,气孔下具较大的孔下室,气孔密度大且上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大于下表皮,大多数表皮毛分布于下表皮。不同黄花苜蓿材料根、茎、叶解剖结构基本相似,但在茎维管束数量、叶片气孔密度、叶表皮毛分布及疏密度、叶肉组织厚度及排列疏密度、叶片厚度和维管束直径等解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3.黄花苜蓿花粉呈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近圆形或三裂片圆形,花粉粒极轴长42.1~48.0μm,赤道轴长24.4~26.9μm,为中等型花粉;具等间距环状分布的三孔沟,属N3P4C5类型的花粉;表面纹饰为脑纹状。材料间在花粉粒大小和表面纹饰的细微特征上均表现出差异。 4.综合分析结果认为,二倍体材料在形态学、解剖学和孢粉学特征都与四倍体材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二倍体黄花苜蓿花为桔黄色,植株矮小、匍匍性强,叶片狭而短,多为线形,荚果多为直线形,茎维管束数量少,叶片上下表皮均有表皮毛分布,叶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和叶片厚度小,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维管束直径小,花粉粒小,花粉表面纹饰较深。

著录项

  • 作者

    王红梅;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学科 草业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俊杰;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42.4;
  • 关键词

    黄花苜蓿; 孢粉学; 多年生牧草; 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