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群落学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6h】

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群落学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群落学特征研究进展

1.3 生物量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特征

2.5 植被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天然杜松群落植物区系研究

4.1 天然杜松群落物种组成

4.2 天然杜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5 天然杜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5.1 天然杜松群落样地的物种组成

5.2 天然杜松群落物种重要值分析

5.3 天然杜松群落α物种多样性分析

5.4 天然杜松群落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分析

6 天然杜松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6.1 天然杜松群落优势种群的确定

6.2 天然杜松群落结构分析

6.3 天然杜松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7 天然杜松群落生物量分析

7.1 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回归分析

7.2 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7.3 灌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7.4 草本层生物量分析

7.5 群落生物量分配特征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镶黄旗黄花山分布的天然杜松林是在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珍贵杜松林。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滥牧和乱砍滥伐,天然杜松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开展对黄花山天然杜松群落学特征及生物量的研究,可为该群落的稳定恢复以及人工管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论文以黄花山天然杜松群落为研究对象,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然杜松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黄花山天然杜松群落物种主要由25科,53属,64种组成。含4种及4种以上植物的科共有6科,以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为主,占总科数的24%;含1~3种植物的科共有19科,占总科数的76%。含1种植物的属占总属数的比例较大。乔木层含有植物2科,2属,3种;灌木层含有植物5科,8属,11种;草本层的植物最多,共20科,43属,50种植物。在地理成分方面以温带和北温带成分为主。
  (2)天然杜松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乔木层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4200和0.8252;灌木层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分别为1.3176和1.7618;草本层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分别为4.4037和2.9712。群落不同层次结构的物种丰富度大小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3)群落径级结构分布不均,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属于不稳定型。杜松径级分布比较广泛,个体频率的高峰值出现在4~12cm范围内,占总株数的64.57%,旱榆的地径均在2.5cm以下,以低矮灌木形式存在。群落主林层杜松的高度较低,平均高度为1.69m,高度级结构图呈“单峰”型,高度在2m以上的杜松个体数较少。
  (4)乔木层杜松种群主要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有少量为均匀分布格局,旱榆种群则为聚集分布格局;灌木层优势种群小叶鼠李和土庄绣线菊的空间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恢复发展阶段。
  (5)采用“标准木”法,对天然杜松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以及各器官分配情况进行研究,各器官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各样地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值为2.549t·hm-2,灌木层生物量最大值为0.398t·hm-2,草本层生物量最大值为1.910t·hm-2,总生物量最大值为3.903t·hm-2。样地各层次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顺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由于杜松个体较少且分布稀疏,所以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小,此外天然杜松林郁闭度较低,灌木和草本植被长势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