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蒙克鲁伦河流域草地植被退化及土壤特性比较研究
【6h】

中蒙克鲁伦河流域草地植被退化及土壤特性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国内外草原放牧生态学研究

1.2 国内外草地及草地利用方式研究概述

1.3 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草地生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5 论文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述

2.2 研究内容、方法

2.3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中蒙克鲁伦河草地群落多样性及植被特征分析

3.2 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原植被营养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原植被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3.4 中蒙克鲁伦河草地植被退化评价

4 讨论

4.1 不同利用方式对中蒙克鲁伦河草地植被特性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4.2 不同利用方式对中蒙克鲁伦河草地植被营养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4.3 不同利用方式对中蒙克鲁伦河草地植被土壤特性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4.4 中蒙克鲁伦河草地生态评价方法的选择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蒙古高原针茅典型草原(Steppe)是亚洲腹部大陆温带气候区的重要生态类型,自古以来游牧民族以传统的游牧方式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且很好的保持了这里的生态平衡。研究游牧民族保护草原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原理和生态适应性对当今草原科学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横跨中蒙两国的克鲁伦河流域的针茅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比较中蒙两国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环境影响,比较草原植被退化的原因,建立和完善蒙古高原草原退化程度评价的科学方法,探讨游牧民族保护草原的科学原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植被退化指数评价中蒙两国克鲁伦河流域典型草原不同放牧方式对植被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植被退化程度差异显著;植被高度和盖度比较排序为:四季游牧(蒙古)>打草场(中国)>两季轮牧(内蒙古)>定居放牧2(蒙古)>定居放牧1(内蒙古过度放牧);两国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定居放牧和过度放牧都会导致草原的显著退化,早期退化主要表现在植被平均高度与平均盖度方面,退化后期主要表现在多年生植物种类比例减少。
  2.对植物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国不同利用方式样地间植物全N、P、K含量均差异显著;全氮平均含量排序为:定居放牧1(内蒙古)>定居放牧2(蒙古)﹥两季轮牧>打草场(中国)﹥四季游牧;全P、全K、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含量排序均为:四季游牧(蒙古)>打草场(中国)>两季轮牧(内蒙古)>定居放牧2(蒙古)>定居放牧1(内蒙古)。
  3.对两国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差异显著,排序均为:四季游牧(蒙古)>打草场(中国)>两季轮牧(内蒙古)>定居放牧2(蒙古)>定居放牧1(内蒙古);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4.草地健康评价体系主要采用简易生态评价方法,以植被盖度、生物多样性与多年生植物比例为参数计算草原退化等级作为草原健康等级评价计算方法。两国不同利用方式样地间植被退化评价结果差异极显著,植被退化指数综合排序为:四季游牧(蒙古)>打草场(中国)>两季轮牧(内蒙古)>定居放牧2(蒙古)>定居放牧1(内蒙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