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包头市劳动公园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6h】

包头市劳动公园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概述

1.5 城市公园的定义

1.6 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

1.7 城市公园改造存在的问题

2 案例分析

2.1 美国纽约布莱恩特公园改造案例

2.2 北京万寿公园改造案例

2.3 案例总结

3 项目分析

3.1 劳动公园的建设背景

3.2 环境特征

3.3 历史文化

3.4 项目概况及周边用地类型

3.5 基础现状分析

3.6 SWOT分析

4 总体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依据

4.2 优化原则

4.3 总体布局

4.4 功能分区

5 分区优化设计

5.1 儿童游乐区

5.2 滨湖景观区

5.3 观赏园艺区

5.4 动物园

5.5 丘陵山体区

5.6 户外活动区

5.7 安静休息区

5.8 老年人活动区

5.9 休闲活动区

6 专项设计

6.1 植物景观优化

6.2 道路优化

6.3 标识优化

6.4 休息设施优化

6.5 照明优化

6.6 服务设施优化

7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 者 简 介

展开▼

摘要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休闲活动时间的增加以及娱乐方式的转变,城市公园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改变,这便对传统的城市公园提出了相应的诉求。如何进行传统公园的优化,均衡城市公园与当代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公园优化的优秀案例,对包头市劳动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根据公园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包头市劳动公园建设于1958年,1979年10月1日正式向全市人民开放,总占地面积538000㎡。通过对劳动公园的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基础现状等的分析,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以“阴山情·敕勒韵”为主题,在保留原有空间布局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功能、项目的设置,同时应对新型城市空间关系,以持续性、人性化、特色性和经济性为原则,创造出一个集娱乐、游览、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活动空间。在植物优化方面,保留公园内现存植被,丰富植被的种类,形成生态化的植物景观群落,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和冬有绿的生态景观空间。基础设施的优化更加注重人性化,考虑到公园中各个年龄阶段的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