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刈割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补偿生长的影响
【6h】

刈割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补偿生长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华北驼绒藜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可用作干旱区人工刈割草地的良好半灌木物种。作为优良牧草,抗旱、耐寒、耐贫瘠;在植被恢复和草地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在不同刈割方式下(即对照、两年刈割1次、两年刈割2次)的生长特性、光合生理以及能量分配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探讨刈割对华北驼绒藜补偿生长的影响,揭示其可能的补偿机制,为判别和评价植物的耐牧抗干扰性以及对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
   1.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华北驼绒藜的茎叶比呈增加趋势,刈割促进了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和根系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刈割增强了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的生长,使其出现了“数目少、枝条长、茎基粗”等形态变化,根系也随之出现了“根幅大、主根长、侧根多”等变化,在形态上产生了超补偿效应。
   2.刈割增加了华北驼绒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出现了光合补偿效应。
   3.刈割降低了华北驼绒藜地上部叶、花的生物量,而增加了当年生枝条的生物量,将叶、花、当年生枝条合并为一个整体来看,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整体的当年部分地上生物量出现减少趋势。两年刈割1次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等补偿,两年刈割2次表现为欠补偿生长。其中,前者较后者提高了生物量的恢复补偿能力,但两者均未达到超补偿的水平。刈割后华北驼绒藜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显著增加的同时,根系生物量的分配增加,茎叶生物量分配减少,从而根冠比增加。
   4.刈割对华北驼绒藜各组分的干重热值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改变了华北驼绒藜的能量分配格局,使根系能量分配的投入增加,从而减少了地上部的分配比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