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姜文电影后现代性审美特征
【6h】

姜文电影后现代性审美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走进中国的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

1.1 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概述

1.2 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特征

1.2.1 除祛中心意义的故事

1.2.2 游戏化的叙事方式

1.2.3 碎片化的镜像画面

1.3 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4 中国后现代电影的精神内涵

1.4.1 崇尚感性文化

1.4.2 解构中心权威

1.4.3 反叛宏大叙事

二、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

2.1 狂欢化的故事情节

2.2 梦幻化的悲剧意味

2.2.1 农夫与蛇的悲剧

2.2.2 梦与寻梦的悲剧

2.3 黑色幽默的视听语言

三、姜文后现代性电影探索的意义

3.1 提供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新视角

3.2 打破了电影类型化的创作模式

3.3 平衡了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后现代电影在各个国家发展迅速,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从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电影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许多导演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叙述方式及影像呈现手段,呈现出崇尚感性文化、解构中心权威、反叛宏大叙事的精神内涵。
  姜文,这个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导演,有着受新事物影响的敏感特质,也深深地受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影响。在姜文的影片中,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权力话语的疏离,《鬼子来了》中对国民性的剖析,还是《太阳照常升起》的独特结构,到《让子弹飞》的黑色幽默,他的电影无疑都具有后现代性审美特征,这种创作风格是他作为一名导演在自己的影片中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个人风格。如果把审视的眼光从整体移至局部,会发现在姜文的四部影片中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元素,其中之一就是:在每部影片深化主题的关键点,都会有一段狂欢化的故事情节,其二: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始终和他的电影如影随形,无论是那一场“农夫与蛇”的故事,还是引领影片的“梦与寻梦”的线索;其三:黑色幽默的视听语言是姜文影片的重要特质。
  姜文电影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新视角,通过创新了的电影元素,突破了电影类型化的创作模式,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无论是他赋予电影的叙事模式、音乐效果还是环境造型;姜文也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影片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他拍的电影显示出了他的真诚,既注重电影的艺术品格,又找到了让市场认同自己的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