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网络传播中的人权保障——基于网络实名制的思考
【6h】

论网络传播中的人权保障——基于网络实名制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网络实名制的内涵界定及其现实意义

(一)网络实名制的界定

(二)网络实名制的现实意义

1.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

2.便于网络社会的管理

3.净化了网络环境

4.构建了安全的网络诚信体系

二、网络实名制对网络人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

(一)网络实名制易使隐私权被侵犯

(二)网络实名制易使网民担心“因言获罪”

(三)网络实名化易使网民的人权保障降低

三、克服网络实名制的弊端,建立保障网络传播中人权的相关制度

(一)合理利用网络实名制,保障言论自由

1.采用“前台匿名”和“后台实名”相区分的方式

2.推行网络实名优待制,确保实名发表言论的自由受到法律保障

3.适度匿名

(二)完善保障网络人权的法律体系,保障网络人权

1.制定网络人权保障方面法律

2.完善配套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

3.健全保障网络传播中人权的程序性制度

(三)合理限制政府相关行政管制,切实保障网络人权的实现

1.政府对网络的管制应以保障网络人权为前提

2.明确专门机构,推动网络人权的保障

3.依法行政须遵循一系列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四)建立科学的网络人权保障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2004年隆重举行,人权概念在次此会议首次提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在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被明确的规定。虽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原则被认为是我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鉴于我国的宪法缺乏违宪审查制度,因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公民享有的人权事实上存在一定的局限。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实社会中的人权在“虚拟社会”的网络空间却得到了较多的体现。例如,网络传播中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由于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传播中的人权也就是现实人权的延伸。无可置疑,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具有两面性。互网络一方面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人权,另一方面,从“艳照门”事件的频频曝光,到“人肉搜索”的滥用,网络使用中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网络实名制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当然,网络实名制也并非十全十美,在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就倍受争议。网络实名制的出现,势必会对网络传播中的人权产生影响,尤其集中体现在对网络的言论自由的影响上。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中国人民经历过几千年漫长的黑暗,人权意识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没有生根,因此,政府在引领人权意识觉醒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在权力机构运行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在网络人权的意识培育上和网络人权保障规范的制订过程中,政府都要“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其中。满足国家和社会主体中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而不只是满足具有特殊利益诉求的社会群体或具体的某个个人也是确认网络人权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的标志。在网络管制中,政府以什么为前提,有哪个部门来执行,执行过程中坚持什么原则,都应该经过细致推敲。
  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网络实名制;如何更好地对网络人权进行保障,以及如何将二者尽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本文必须予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