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闻媒体公信力问题探讨
【6h】

新闻媒体公信力问题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文献综述

一、媒介可信度研究

二、新闻公信力研究

三、“公信力”与“可信度”研究

四、国内外新闻媒体公信力研究

1.国内新闻媒体公信力研究

2.国外新闻媒体公信力研究

五、国内外新闻媒体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

1.国内新闻媒体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

2.国外新闻媒体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

六、综述总结

第一章 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分析

一、新闻道德与媒体公信力

1.新闻道德的意义

2.新闻道德与公信力的关系

3.新闻道德失范对公信力的影响

二、从传统新闻学角度看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

三、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

1.虚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2.低俗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3.有偿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4.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现状及其原因

一、国内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现状

1.民生新闻低俗化发展现状

2.低俗民生新闻带来的公信力缺失

二、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现状

1.不良广告现状

2.违法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危害

3.虚假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危害公信力

4.低俗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伤害

三、国内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1.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核心价值背离

2.新闻媒体对待事件压力的处置措施不当

3.盲目转载网络新闻,助长“传讹”之势

4.对事件分析力度不足,“新闻炒作”现象较突出

第三章 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的视角与方法

一、从信源、传播者视角探究怎样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1.完善媒体管理机制,落实好政府监督管理

2.加大行业自律力度,强化媒体责任意识

3.重视起法律规制,规范媒体传播秩序

4.做好他律工作,建立完善的媒体监督体系

二、从传播媒介与传播内容视角探究怎样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三、从受众与反馈视角探究怎样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四、从社会环境视角探究怎样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五、利用政府调控手段提高媒体公信力

1.加大公证法律知识宣传教育

2.加快公证赔偿制度的改革

3.调整优化公证机构设置体制与分布密度

4.充分发挥公证员协会的行业监督与指导作用

六、从政府职能改革角度提高媒体公信力

1.构建健全的公证诚信制

2.构建健全的过错责任追究制

3.构建健全的公证员执业保障制

4.构建健全的监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华盛顿邮报的执行编辑费维说:“我不知道公信力是什么,但失去了它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花了许多年才把那些信任找回来。”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也对公信力的重要性作过精彩的比喻:“有些东西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当它正常存在的时候我们对它全无感觉,但是当它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感到它须臾不可失去的珍贵。大众媒介的公信力便属于这样一种东西。”自从人类开始传播或者是交往以来,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传播和交流这个问题便开始困扰着人类。传播总是要产生效果,否则,传播便失去了意义。而要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培养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是一条必由之路。
  笔者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媒体公信力的论述和自己的媒体实践经验与研究后认为,传媒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他不仅是一个事关媒介能否发挥舆论引导功能,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政治学概念,而且是一个事关媒体能否得到受众认可,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学概念。这也是由媒体具有的事业和企业的双重属性决定的。
  有关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分析,目前国内现有的研究大都从传统的新闻学角度,从新闻的真实、客观和记者操守等方面加以论述,不仅数量少而且视野不够开阔全面。本文在传统新闻学的基础上,从新闻学、舆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更加开阔的视角,对信息不对称、议程设置偏颇、框架建构等媒体因素,以及受众接受心理、媒体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等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均作了论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专门研究新闻媒体公信力问题在国内未见论述。因而,具有一定原创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