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朱顶红球茎组织培养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6h】

朱顶红球茎组织培养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3 研究内容与实验设计

2.3.1 朱顶红球茎预处理和预实验

2.3.2 常规组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3 开放组培环境条件下进口朱顶红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4 水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2.3.3 组培环境因子的设计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常规组培环境条件下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初代培养预实验中不同朱顶红品种外植体的染菌情况

3.2 朱顶红国产品种外植体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3.2.1 抑菌剂对国产朱顶红品种外植体初代培养的影响

3.2.2 抑菌剂对朱顶红国产品种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影响

3.2.3 抑菌剂对国产朱顶红品种继代苗增重培养的影响

3.2.4 抑菌剂对朱顶红国产品种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

3.3 抑菌剂对进口品种外植体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3.3.1 抑菌剂对朱顶红进口品种初代组培的影响

3.3.2 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影响因素

3.3.3 对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苗增重培养的影响因素

3.3.4 对朱顶红进口品种的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影响因子

第四章 开放环境条件下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在初代培养中不同开放环境条件和培养基质的影响

4.2 在初代培养中不同抑菌剂外用方式的影响

4.3 在继代培养中抑菌剂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

4.4 在继代培养中抑菌剂对繁殖系数的影响

第五章 水培条件下朱顶红进口品种组培扩繁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不同抑菌剂对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5.2 不同培养液对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2 开放式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3 开放式水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1.4 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6.2 讨论

6.2.1 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6.2.2 开放式培养条件下朱顶红及其内生菌竞争性生长的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在2013年~2015年期间,以朱顶红国产品种和不同进口品种鳞茎为外植体,在常规组培条件下进行了扩繁实验,研究了抑菌剂、植物激素等因子对其组织污染和诱导的影响,确定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增重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学种间竞争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在开放式组培环境及水培条件下不同的抑菌剂以及不同品种对朱顶红球茎组培扩繁的影响,从而建立了新的朱顶红完整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1)在常规组培条件下,接种在没有添加抑菌剂的培养基上的9个朱顶红品种外植体污染率高达90%以上,污染源来自内生真菌。
  (2)在常规组培条件下,朱顶红初代和继代最佳培养基均为1/2MS+4.0mg·L-16-BA+2.0mg·L-1NAA+50mg·L-1AAS+200mg·L-1MZ,壮苗增重最佳培养基为1/2MS+4.0mg·L-16-BA+1.0mg·L-1NAA+100mg·L-1KH2PO4+50mg·L-1AAS+200mg·L-1MZ,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1.0mg·L-1NAA+50mg·L-1AAS+200mg·L-1MZ。
  (3)在上述各个最佳培养基中,朱顶红国产品种初代诱导率高达99.07%,污染率为31.07%;继代培养污染率为3.73%,繁殖系数为2.81;增重倍数为2.90,小鳞茎平均可达14.67mm,生根率为100%,生根数和根长分别达到了6.25条和4.13cm;炼苗移栽成活率均达95%以上。
  朱顶红进口品种花孔雀、AN、MI、CH4个品种在上述最佳初代培养基中污染率分别为89.24%、14.29%、62.50%、87.50%,显著高于国产品种;继代培养中AN、MI、CH三个品种增殖系数分别为2.81、4.01、3.17,污染率分别为2.73%、8.54%、10.06%;三者的增重倍数分别为2.97、3.01、2.35,球茎直径分别为15.37mm、16.58mm、13.98mm;在最佳生根培养基三个品种生根率均为100%,平均根数分别为6.78条、7.35条、6.01条,根长分别为5.12cm、5.26cm、4.74cm;炼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4)在室温+通风+加湿开放环境下,结合代森锰锌稀释液喷洒外植体处理,初代培养中平均污染率为69.54%,诱导的出芽率最高为80.26%,显著高于常规组培结果;继代培养中AN、MI、CH三个品种增殖系数分别为3.81、3.92、3.79,污染率分别为2.93%、3.90%、4.17%,无需进行增重生根,直接炼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5)在朱顶红开放式水培条件下,在最佳初代培养水溶液土壤浸出液+50mg·L-1 AAS+200mg·L-1 MZ中,外植体侧芽的诱导率为85.32%,染菌率为24.2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