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的研究
【6h】

辽东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一)生态退化、退化生态系统和生态恢复

1.生态退化

2.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

3.生态恢复及有关概念

(二)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由来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含义

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目标

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途径

(四)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五)本课题的特点与创新点

二、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一)辽东山区概况

(二)辽东地区生态环境辨识

(三)标准样区布设

(四)调查研究方法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植被恢复研究

(一)不同修复方式下群落层次结构特征

1.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

2.群落的层次结构

(二)不同修复方式下植物群落组成特点

1.不同修复方式下的群落物种多样性

2.不同修复方式下的群落的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

(三)不同修复方式下群落的林下植被

(四)小结

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土壤恢复研究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恢复

1.土壤物理结构变化

2.土壤容重变化

(二)土壤化学性质的恢复

1.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2.土壤速效氮含量变化

3.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

4.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

5.土壤酸度变化

(三)土壤生物活性的恢复

(四)土壤恢复效应研究

1.土壤抗蚀性恢复研究

2.土壤恢复过程中诸性质关系分析

3.土壤恢复效果研究

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土壤恢复机理

(五)小结

五、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凋落物研究

(一)凋落物蓄积量

(二)凋落物持水过程

(三)凋落物的持水总量

(四)小结

六、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效应及对策

(一)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应

1.生态系统恢复变量及主导效应变量

2.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效果及其限制因子

3.讨论

(二)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1.人工林地

2.低效天然林及撂荒地

3.蚕场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水土流失是生态退化的主要形式和直接表现结果。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国家水利部于2000年提出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工作思路,并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106个县启动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其中包括辽东山区的新宾县、桓仁县和宽甸县。本文从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修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红松林人工林,撂荒地、低效天然次生林和沙化蚕场等典型群落的恢复效果,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土壤恢复与植被恢复的关系,为辽东山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经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山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利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以中度轻度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区的植被、土壤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向当地的顶极群落发展,人工辅助措施(如调整人工林的群落结构、人工补植以及与小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将加速这一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