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IK3CA基因在不同外阴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6h】

PIK3CA基因在不同外阴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论著摘要

英文论著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PIK3CA基因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大约占女性外阴恶性肿瘤的80~90%。但很久以来,其遗传学研究十分有限,大多为已知单个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和表达的相关性的报道,国内外至今尚未发现外阴鳞癌相关基因克隆的报道。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catalytic alpha,PIK3CA)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癌基因,它编码的蛋白是PIK3CA,即P13Kp110 α。该基因的扩增或变异与多种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PIK3CA基因在外阴癌变中作用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实验前期已经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出外阴鳞癌组织中染色体3q区域内存在明显的基因扩增,PIK3CA基因恰位于3q基因扩增区域内。为了进一步探索PIK3CA基因在外阴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的方法对外阴病变组织中PIK3CA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和半定量分析。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收集1997年5月-2005年5月间收治的外阴病变患者手术切除的石蜡标本共76例,其中外阴鳞癌3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16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另取因妇产科其他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外阴正常组织1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学、免疫及放射治疗。 实验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其中一抗稀释液浓度为1:75。本研究以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每例标本常规进行苏木素染色。结果判定及图像分析:结果判定: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图像分析:每例随机选取6个完整而不重叠的视野通过MetaMorph/EvolutionMp5.0/Bx51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IK3CA蛋白免疫组化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取每张切片的均值作为该例的测量值。 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两样本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 PIK3CA基因在外阴癌变组织中的表达PIK3CA在外阴鳞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阴上皮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P<0.01);外阴鳞癌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比较,以及正常外阴上皮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PIK3C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阴鳞癌组中,PIK3C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1、PIK3CA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PIK3CA基因有望成为外阴鳞癌早期诊断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