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纤维连接蛋白诱导的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的系统评价
【6h】

纤维连接蛋白诱导的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CIK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评价纤维连接蛋白(RetroNectin)诱导的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并对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等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观察2007年12月—2009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生物治疗科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5例(男性50例,女性35例,年龄在43—92岁之间),经RetroNectin诱导的CIK细胞治疗前后,以及随着治疗周期、细胞数量增多患者的临床表现、毒副反应和化验室检查的变化,观察其治疗的安全性。CIK细胞是由患者自体或其直系亲属(有血缘关系的、相同血型的子女)异体提供外周血50毫升,从中提取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2周后,得到CIK细胞产品,日一次回输给病人,每次回输细胞数为1×109个以上,(细胞活力在95%以上)共回输5次为一周期。 为了观察CIK治疗的近期疗效,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肺癌患者36例,分为2组,CIK细胞治疗组20例和化疗组16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KPS评分、病理类型、分期等具有可比性。在接受CIK细胞和化疗2周期后,按照以下对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按照RECIST实体瘤判定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万崇华的专为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研制的生活量表(QLICP)评定生活质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和临床常规化验进行体液免疫指标检测。 为了研究CIK细胞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肺癌患者,分成CIK细胞治疗组及姑息治疗组,每组各16例,进行配对比较两组生存期。 结果: 安全性:RetroNectin诱导的CIK细胞治疗85例晚期肿瘤病人,共进行142周期(自体78,异体64)。接受CIK细胞治疗最多者为7个周期1例,3个周期10例,2个周期31例,1个周期43例。42例(50%)病人出现欣快感;17例(20%)病人出现失眠;7例(8%)病人出现发热,体温≤38.5℃,并伴有流感样症状,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1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并有1例出现轻度腹痛,经对症处理好转,治疗中未见心、肝、肾功能等的毒副反应。异体CIK细胞治疗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近期疗效:20例经CIK细胞治疗后:1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9例进展,客观有效率为5%,疾病控制率为55%(11/20);16例经化疗后:5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6例进展,客观有效率为31.25%,疾病控制率为62.50%(11/16)。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应用适合中国人的生活量表(QLICP)系统测试治疗前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变化。化疗后病人心理模块中情绪方面明显低落,分值下降(P<0.05);CIK细胞治疗的患者多近期有食欲、体力及精神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但量表未在统计上显示差异。免疫功能:CIK细胞治疗组与化疗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 生存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IK细胞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6.25%,姑息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25.00%。CIK细胞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11.0月)长于姑息治疗组(6.0月),但总生存时间无统计差异(X2=2.301,P=0.129)。 结论: RetroNectin诱导的CIK细胞自体及异体治疗均是简便而安全的。研究表明该细胞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