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MUC2和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6h】

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MUC2和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久痢”,“便血”范畴。多因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大肠传导失职,清浊不分,混杂齐下而发,其病在肠,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热下注为标。初病以实证为主,多见大肠湿热症,久病入络及肾,以虚症为主,治疗应标本同治,寒热并用。
   青黛颗粒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传统验方,临床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三十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青黛颗粒方中青黛长于清热解毒凉血,专清肠胃之邪热,并“止暴注”(《本草蒙荃》),力专而效宏,为君药;黄柏寒以清热,苦以燥湿,清热燥湿之功甚著,其“主肠胃中结热”(《本草经疏》),亦止泄痢,切中湿热泄泻之病机,可辅助君药加强清热燥湿作用,为臣药;儿茶收湿生肌兼治湿热痢,枯矾收湿化腐并可收敛止泻,珍珠“收内溃破烂”(《本草汇言》)而生肌,亦有止泄之功用,三药共为佐药。以上诸药配伍合用组成青黛颗粒剂,可清热燥湿、化腐生肌、止泻。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其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实验是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探讨青黛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通过观察青黛颗粒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粘膜粘蛋白(MUC2)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分组:将54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TNBS组)、阳性药物治疗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500 mg/Kg)、青黛颗粒治疗组(600,900,1200 mg/Kg)六个组。
   实验方法:TNBS法制备大鼠急性UC模型。造模后第三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共十天。实验第十四天,处死大鼠,剖取大鼠直肠及结肠,液氮速冻,并置于-80℃冰箱内待测。
   检测指标: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评分(CMDI),结肠粘膜MUC2及iNOS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结束时青黛颗粒(900,1200mg/Kg)组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评分(CMDI)、结肠黏膜MUC2及iNOS基因表达的比较:青黛颗粒(900,1200mg/Kg)组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DAI积分(2.00±0.69 vs 2.83±0.62,P<0.05),(0.87±0.85 vs 2.83±0.62,P<0.01)及CDMI评分(1.75±0.71 vs 2.63±0.74,P<0.05),(1.38±0.52 vs 2.63±0.74,P<0.01)。上调结肠组织中MUC2的基因表达(2.06±0.70vs 1.24±0.47,P<0.01),(2.34±0.86 vs 1.24±0.47,P<0.01);且青黛颗粒1200mg/Kg治疗组能下调iNOS的基因表达(0.35±0.12 vs 0.62±0.31,P<0.05)。
   结论:
   青黛颗粒能有效缓解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改善结肠组织学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青黛颗粒上调结肠粘膜中保护因子MUC2的基因表达和及下调损伤因子iNOS的基因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