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北汉族人群中IRF6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6h】

东北汉族人群中IRF6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实验目的:
   先天性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之一,唇腭裂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而且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将先天性唇腭裂分为综合征性唇腭裂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其中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占先天的60%,发病率为1‰-2‰,其发病率因种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其中其中黄种人的发病率最高,白种人其次,黑种人最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多倾向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但发病机制仍未明确。
   国内外的学者以动物实验和大样本的人群为研究基础,通过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并结合基因定位技术陆续报道了多个与唇腭裂有关的易感基因和位点,如IRF6,TGFA,MSX1,TGFB,FOX1,RARA,BCL3,MTHFR,BMP4等。但是所得结果各不相同,甚至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在同一人群与不同种族之间的遗传特异性。然而,IRF6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价值的与NSCLP致病有关的基因之一。2004年Zucchero等对发现NSCLP发生的12%的遗传因素归因于IRF6基因位点的变异。并且在随后的几个不同种族的研究中也进一步证实了IRF6基因在NSCLP的发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西北部地区人群中IRF6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强的相关性,而其他省份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尚未得到明确证实。因此,本实验研究东北地区汉族人群中IRF6基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完善和深入唇腭裂发病机制的研究,为唇腭裂的产前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根据。
   实验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012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住院患者中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5ml,对照组样本同样排除先天发育疾病,恶性肿瘤病史等。基因组提取DNA,PCR扩增,酶切及基因分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检测IRF6基因SNP位点rs2235371与rs2013162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并且针对核心家系的的传递不平衡和FBAT检验,讨论IRF6与东北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
   实验结果:
   1.在rs2235371位点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唇裂组和唇腭裂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A基因型和GA基因型合并与GG基因型进行比较,计算OR值及95%CI,结果显示,在唇裂组,唇腭裂组和母亲组中A等位基因突变型与GG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在rs2013162位点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均无统计学差异,但TDT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采用2位点状态组合的单倍型分析没有统计意义。
   实验结论:
   IRF6基因的rs2235371位点与东北地区人群中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相关性。Rs2013162位点与中国东北部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IRF6基因是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易感基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