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
【6h】

大鼠过敏性休克死后血清IgE、类胰蛋白酶的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介绍

展开▼

摘要

目的:
   过敏性休克又名Ⅰ型超敏反应,其发病迅速,常危及生命,在医疗纠纷中常见,然而由于其缺少特异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是法医学鉴定的一大难题。因此,生化学指标作为过敏性休克的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过敏性休克模型,观察IgE、类胰蛋白酶的死后生化学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其客观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280g(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动物实验组(又分为室温组、冷藏组、冷冻组、对照组)、溶血组、样本保存组,其中实验组32只(均分为4组),溶血组及样本保存组均各8只。致敏大鼠每100g体重给予10mg卵蛋白(溶于0.5ml生理盐水,与佐剂1∶1等体积混合),分别于第1、3、5天腹腔注射给药,自首次给药后第18天,尾静脉注射卵蛋白(100mgOVA溶于1ml生理盐水中,不含佐剂),激发大鼠过敏性休克,观察反应,记录死亡时间。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替代致敏原。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肺脏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ELISA法检测样本中IgE、类胰蛋白酶水平。
   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
   实验组0h的大鼠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后尸体室温、冷冻保存,采集血液样本,ELISA法检测IgE、类胰蛋白酶水平随死后经过时间(PMI)的不同有明显变化。尸体冷藏保存二者的血中浓度相对稳定;样本保存组,在室温、冷藏、冷冻条件下保存25天,血清样品中的IgE、类胰蛋白酶水平无明显变化。溶血组,IgE、类胰蛋白酶水平随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多均呈升高趋势;实验结果还表明,室温及冷冻条件下保存尸体所导致的死后溶血是引起IgE、类胰蛋白酶检测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大鼠血清IgE、类胰蛋白酶水平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其水平受PMI、尸体所处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尸体长时间室温或冷冻保存所致溶血因素的影响,因此冷藏保存尸体或及时提取血液、分离血清是保证其客观科学应用于法医学实践工作中的必备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