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HC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6h】

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HC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一 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C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二 IL-33血清水平与HC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IL-33及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世界上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累及全球1.7-2亿人。HCV感染后只有约15%的感染者可以清除病毒,60%-80%的感染者患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20%-30%的CHC患者在20-40年内会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出现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速度为每年1%-4%。也就是说,HCV感染后有两种结局,即自发清除和持续慢性感染,而持续慢性感染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可以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HCV持续慢性感染的原因及慢性感染后不同临床结局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对影响HC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于预测HCV感染者临床结局及为慢性感染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都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比较HCV感染后不同临床转归类型感染者的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e,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IL-33血清水平,探讨IL-33基因SNP及血清水平与HC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与HCV感染慢性化相关的宿主因素的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慢性HCV感染者以及我科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进行丙型肝炎筛查过程中收集的HCV感染后各种临床类型病例,包括丙型肝炎肝硬化组(LC组)99例、慢性丙型肝炎组(CHC组)105例及自发清除组(SR组)96例,进行IL-33基因SNP检测。另外,在上述二组研究对象中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LC组40例、CHC组50例及SR组22例。选取的CHC组均符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症,无治疗禁忌症,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12周以上。另外,从我科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进行丙型肝炎筛查过程中收集的健康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及种族与其它三组匹配,且既往无肝病病史,无HBV、HCV及HDV感染史的研究对象22例,为正常对照组(HC组)。检测CHC组、LC组、SR组及HC组研究对象空腹血清ALT、AST、丙肝抗体及丙肝病毒RNA载量。对CHC组、LC组及SR组全部研究对象进行IL-33基因rs10975519及rs7044343位点SNP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CHC组、LC组及SR组中的部分研究对象以及HC组研究对象IL-33及其受体sST2的血清水平。
  实验结果:
  一、IL-33基因rs10975519及rs7044343位点SNP的检测
  1、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LC组的年龄显著高于CHC组及SR组,三组间性别构成比相匹配;CHC组的HCV病毒载量高于L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LC组的AST显著高于CHC组。
  2、IL-33基因SNP位点检测结果
  rs10975519及rs7044343位点在三组研究对象中均存在SNP。分别检测到TT、TC、CC三种基因型。
  二、IL-33基因SNP与HC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1、IL-33基因rs10975519位点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分布
  rs10975519位点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CHC组及SR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在 LC组及SR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在CHC+LC组及SR组间差异更为显著;在CHC组及LC组间三种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
  2、IL-33基因rs7044343位点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分布
  rs7044343位点SN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3、IL-33基因rs10975519位点多态性与HCV感染结局相关性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SR组为对照组,对影响HCV感染慢性化的宿主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掉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rs10975519位点TC基因型是HCV感染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TT基因型是HCV感染慢性化的独立保护因素。
  三、IL-33血清水平与HCV感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1、IL-33的血清水平在各组间比较。
  LC组血清IL-33水平较SR组及HC组显著升高;CHC组血清IL-33水平较SR组及HC组显著升高;LC组较CHC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SR组及HC组间无显著差异。
  2、IL-33血清水平与ALT及AST的关系
  将LC组及CHC组合并,按照ALT及AST水平分组,结果显示ALT>40U/L组(异常组)较ALT<40U/L组(正常组)IL-33水平显著升高。AST>34U/L组(异常组)较AST<34U/L组(正常组)IL-33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分别与ALT及AST呈正相关。
  3、sST2的血清水平在各组间比较。
  LC组、CHC组及SR组血清sST2水平均较HC组显著升高;而LC组与CHC组间、LC组与SR组间、CHC组与SR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4、CHC组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IL-33及sST2血清水平变化
  抗病毒治疗12周后IL-33血清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ST2血清水平亦较治疗前下降,但不及IL-33显著。
  5、IL-33基因rs10975519及rs7044343位点SNP与IL-33血清水平的关系
  IL-33基因rs10975519及rs7044343位点各基因型间IL-33血清水平无显著差异。
  结论:
  1、IL-33基因rs10975519位点SNP与HCV感染后临床转归有关,TC基因型是HCV感染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T基因型是HCV感染慢性化的独立保护因素。
  2、IL-33血清水平与慢性HCV感染导致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相关,IL-33可能参与了慢性HCV感染引起肝组织炎症活动的致病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