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波长激光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自身对照研究
【6h】

双波长激光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自身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鲜红斑痣的激光/光治疗进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鲜红斑痣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畸形,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的血管扩张。不同于血管瘤,鲜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新生儿发病率为0.3%-0.5%,面颈部的发病率为83%,皮疹表现为扁平的粉红至鲜红斑片,逐渐发展至暗红色至紫色肥厚性皮损。发生于面颈部的鲜红斑痣会造成严重的毁容并引起心理障碍,治疗时间越早越好。尽管脉冲染料激光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金标准,然而其完全清除率不足10%,且大约有20%的患者对脉冲染料激光没有反应。近期有报道双波长激光对于鲜红斑痣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双波长激光序贯发射595nm的PDL和1064nm的Nd∶ YAG。本研究旨在用自身对照的模式探讨双波长激光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的疗效和有效性。
  目的:评估双波长激光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双波长激光的最佳治疗参数。
  方法:招募16名面颈部鲜红斑痣的患者(10名女性、6名男性,平均年龄为27.7岁,范围21岁-45岁,Fitzpatrick皮肤类型Ⅲ-Ⅳ),皮损面积不少于5cm2。排除标准为近6个月来进行过激光或其他光学治疗,使用维A酸类药物,怀孕以及光敏感。
  所有的皮损被随机分为治疗侧和非治疗侧,治疗侧皮损用双波长激光连续治疗5次,间隔时间4周。光斑7mm,能量密度:PDL6.5-7.5 J/cm2,Nd∶ YAG35-45J/cm2;脉冲:PDL0.5-10ms,Nd∶ YAG10-30ms。光斑重叠10%-15%,治疗即刻反应为出现紫癜。与特定时间点(每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数码相机标准化照相、MI值检测、医生评估及患者自身评估来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的改善。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一、医生主观评价
  第三次治疗后有效率为37.5%(6/16),第四次治疗后有效率为43.75%(7/16),第五次治疗后有效率为62.5%(10/16),末次治疗后三个月疗效依然可以维持。
  二、患者主观评价
  第三次治疗后患者满意率为25%(4/16),第四次治疗后患者满意率为43.75%(7/16),第五次治疗后的满意率为62.5%(10/16),末次治疗后三个月疗效依然可以保持。
  三、治疗侧和未治疗侧EI值比较
  治疗侧EI值持续下降,而未治疗侧EI值无明显改变。
  四、副反应
  治疗的副反应少且比较轻微。16名患者中,100%(16/16)出现红斑、紫癜,25%(4/16)出现水疱,12.5%(2/16)出现色素沉着,0%出现色素减退、结痂或疤痕。患者疼痛评分为6.1(4-9)。
  五、不同区域有效率
  V1区有效率为71.4%(5/7),V2区有效率为40%(2/5),V3区有效率66.7%(4/6),C2/C3区有效率77.8%(7/9)。V1、C2/C3区疗效最好,V2区疗效最差。
  结论:双波长激光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疗效确切,副作用比较小、且患者能接受。疗效的改善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要想取得明显改善,至少需要3次治疗,且治疗后疗效可以维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