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七瓢虫繁殖发育及实验种群研究
【6h】

双七瓢虫繁殖发育及实验种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一、大豆蚜及其天敌概述

二、双七瓢虫的研究进展

三、选题及研究内容

四、试验条件及技术支持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二、试验方法

三、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一、双七瓢虫对不同蚜虫的捕食习性

二、不同食料对双七瓢虫发育速率的影响

三、环境因子对双七瓢虫繁殖发育的影响

四、双七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五、双七瓢虫的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作用

讨论与结论

一、讨论

二、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试验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双七瓢虫 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Linnaeus)的食性、不同食料下的发育速率、不同条件下的繁殖力、生命表及种内和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13种蚜虫分别饲喂双七瓢虫一至四龄幼虫及成虫,从观察记录24 h的捕食数量来看,双七瓢虫对供试的13种蚜虫均有捕食行为,但捕食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由于不同种蚜虫的个体大小不同,依据双七瓢虫日捕食蚜虫的生物量确定嗜食程度较为适宜。
  2.试验选取大豆蚜、豌豆蚜和白杨毛蚜分别对双七瓢虫进行饲养,结果表明,用大豆蚜和和豌豆蚜饲养,双七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较短,用白杨毛蚜饲养则发育历期较长,3种蚜虫饲养的双七瓢虫,蛹均能正常羽化。
  3.在22、24、26、28和30℃5个温度梯度下用足够大豆蚜饲养双七瓢虫,其繁殖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8℃时双七瓢虫的产卵期最长,单雌总产卵量最高,繁殖力最强;在光周期(L:D)为16:8、14:10、12:12、10:14及8:16的5个梯度条件下饲养双七瓢虫,其繁殖力的各项参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L:D=14:10时双七瓢虫产卵前期最短,产卵期最长,单雌产卵总量最大,繁殖力最强。这表明,双七瓢虫繁殖的最适条件为28℃和14 h日照时长。
  4.建立了双七瓢虫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出双七瓢虫的内禀增长率为0.055,明确了其各个虫期的死亡率,其中卵期的死亡率最高为49.0%。从理论上来看,双七瓢虫繁殖一代后的种群数量约是初始种群的25倍,平均每经过一天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天的1.057倍。
  5.明确了种内斗争的条件及过程,引起种内斗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密度,随着双七瓢虫密度降低,种内斗争将减缓。在空间密度为2.3头/dm3的情况下,双七瓢虫的种内斗争最小。双七瓢虫在与龟纹瓢虫竞争中略显劣势,但两物种可以在竞争中形成稳定平衡局面,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著录项

  • 作者

    夏莹莹;

  •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 学科 动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学军;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476.2;
  • 关键词

    双七瓢虫; 繁殖特征; 饲养试验; 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