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6h】

对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学者对"体教结合"的研究

1.2.2国内学者对"体教结合"的研究

1.3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体育运动学校

1.3.2体教结合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实地调查法

2.2.3问卷调查法

2.2.4个案调查法

2.2.5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实施"体教结合"后对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3.1.1关于"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3.1.2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3.2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管理现状分析

3.2.1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的行政体制现状分析

3.2.2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的学训管理现状分析

3.3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资源现状分析

3.3.1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3.2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物质保障资源现状分析

3.4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3.4.1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课程类型与学时分配现状分析

3.4.2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执行大纲的情况现状分析

3.5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评价工作的现状分析

3.5.1教练员的工作评价情况分析

3.5.2文化教师、运动员的工作评价情况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青少年体育人才(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但由于业余体佼运行体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多年米一直采取由政府直接投资和管理的高度集中和高度专业化的训练体制--举国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学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利综合知测氐与同龄的青少年。冈此,如何才能实现体教结合?这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义有挑战性的课题,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对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寻找出“体教结合”的捷径,为今后我国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指导。 本文以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为例,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1、辽宁省市级体校在实施“体教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些前所未有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一人批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但是,在实施中除了注重训练还应继续加强对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同时,开设-些体育专业以外的课程,为运动员今后的就业拓宽了道路。 2、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虽然学训时间安排上能够达到1:1的比例,但实际执行上学校不能完成教学计划的课时,由于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被打乱,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情绪下降。加上目前我国实施新的竞赛体制,国内各种种锦标赛、杯赛、冠军赛频繁,运动员外出比赛任务较重。耽误了人的学习时间,所有这些是造成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的原因。因此也给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辽宁省市级体校进行“体教结合”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经费、科学训练条件、教学物资条件等。但目前,体校经费表现不足;科学训练条件不理想:教学条件一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学使用面积较少;有的没有语音室、多媒体室、计算机室等,较难保证英语、计算机等教学:有的图书拥有量较少等等。致使体育运动学校认为本校的硬件远低于当地系统同类学校水平,以上这些都不利于体校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 4、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体现了“学训兼顾、育人夺标”的办学理念。但课程结构的不完善造成学生文化知识单一,为以后继续深造、就业留下了较大的隐患。也为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设置了障碍,因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还需要进-步的加强和改进。 5、辽宁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对教练员、文化教师、运动员等工作表现及业绩情况都进行了评价,但在评价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缺乏对文化课教师的重视,这对“体教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些不积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