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12--1931年辽宁自然灾害救济研究
【6h】

1912--1931年辽宁自然灾害救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四)概念界定与论文结构

1、灾害概念界定

2、研究时间、地域界定

3、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辽宁自然灾害概述

(一)辽宁地区自然灾害种类

1、水灾

2、旱灾

3、风雹霜冻灾

4、病虫灾

(二)辽宁地区自然灾害特点

1、灾害发生频繁

2、灾害范围较广

3、灾害破坏性大

二、辽宁地区自然灾害成因

(一)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

1、气候变迁的影响

2、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灾害发生的社会因素

1、滥砍滥伐

2、战争因素

3、科技因素

三、辽宁地区自然灾害救济机构

(一)政府救济机构

1、省级救济机构

2、地方救济机构

3、官办善堂

(二)民间慈善救济团体

1、国内民间慈善团体

2、国外教会慈善团体

四、辽宁自然灾害救济措施

(一)大灾急赈

1、放赈

2、施粥

(二)互助互济

1、社会捐助

2、外部援助

(三)减赋接济

1、减免赋税

2、接济耕种

(四)勘灾备仓

1、查灾报灾

2、举办仓储

五、辽宁自然灾害救济评价及分析

(一)辽宁自然灾害救济的积极作用

1、救灾机构体系相对比较完善

2、及时挽救了群众的生命财产

3、为后人灾害救济提供了借鉴

(二)辽宁自然灾害救济不足的原因

1、生产力较为落后

2、救灾制度不完善

3、救济思想不先进

4、频繁爆发的战争

5、贪官污吏的腐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然灾害由古至今一直是困扰中国的社会问题,民国时期尤为严重。有灾害就有救济,作为各个时期统治阶级安民、慰民的主要手段之一,辽宁省的社会救济可以看作是当时全国社会救济的一个缩影。本文以辽宁地区1912-1931年这一时间段内的自然灾害救济为研究对象,大量挖掘和搜集第一手档案史料,运用研究区域社会史理论的方法,从社会科学角度系统的梳理这些档案,从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角度对辽宁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政府、民间的救济措施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重点研究民国初期政府与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情况。 第一章重点阐述了辽宁地区自然灾害的概况,分别从种类和特点两方面进行叙述。以这一时期较为多发的水灾、旱灾、风雹灾、病虫灾为例进行考察,介绍辽宁灾情,同时对此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一时期辽宁地区的灾情特点为时间上无年不灾、空间上波及范围广、程度上破坏性大。 第二章重点阐述了辽宁地区自然灾害的成因,运用地理学、历史学等方法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角度详细叙述灾因。自然方面主要是气候变迁及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社会方面主要是人为生态破坏、战争等因素对成灾影响较大,同时辽宁地区灾害频发而人们却受限于落后的科学技术无力阻止。 第三章重点阐述了辽宁地区自然灾害救济机构,分别从政府与民间两方面进行叙述。政府在救济工作的开展上主要涉及省级救济机构与地方救济机构,同时还开设官办善堂作为补充;民间救济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各个慈善团体;在这一时期,由于东西方各方面交流的深入,国外教会慈善团体在救济工作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第四章重点阐述了辽宁自然灾害救济措施,分别从大灾急赈、互助互济、减赋接济、防灾备荒四个方面进行叙述。辽宁地方政府为了统一管理灾情专门设立了赈务机构,制定报灾、勘灾和查灾程序来鉴定灾情,从而进行赈灾。第一,大灾急赈,主要采取发放赈款、口粮和开设粥厂等措施;第二,互助互济,通过社会捐助和群众互助共度难关;第三减赋接济,通过减免赋税和接济春耕的方式使百姓能够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最后,防灾备荒,通过建立备荒田和举办仓储的方式从根源上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五章对辽宁自然灾害救济进行了总结性的评述,在肯定了这一时期救灾工作取得的积极果成的同时对其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救灾机构体系相对完善,及时挽救了群众生命财产以及为后期灾害救济提供了一些借鉴是救灾取得的积极效果;总结救灾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生产力落后、救灾制度不完善、救济思想不先进、战乱频繁与官吏腐败这几个方面。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民国期间辽宁地区自然灾害救济状况。这一研究可以为当前辽宁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救济工作提供借鉴,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刘思宏;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贵福;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辽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