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三嗪类衍生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
【6h】

新型三嗪类衍生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课题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2,4-三嗪

1.1 1,2,4-三嗪的合成研究进展

1.2 1,2,4-三嗪的应用

2 1,3,5-三嗪

2.1 1,3,5-三嗪合成

2.2 1,3,5-三嗪的应用

3 具有邻菲啰啉基元化合物的应用

3.1 与DNA的作用

3.2 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

3.3 荧光传感器

3.4 染料敏化剂

3.5 阴离子光学探针

3.6 电化学

第二章 新型以亚胺基为桥的三嗪对接及其活性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2 DAPT和SAPT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除草活性的测试

2.2.1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测试

2.2.2 除草活性的测试

2.2.3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除草活性的测试结果

2.3 目标产物的药物活性测试

2.3.1 PTP1B抑制剂活性的测试

2.3.2 Cdc25B抑制剂活性的测试

2.4 小结

第三章 邻菲啰啉并1,2,4-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1.2 目标化合物ARTP 1-20的合成线路

3.2 目标化合物ARTP 1-20的生物活性测试

3.2.1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除草活性的测试

3.2.2 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除草活性的测试结果

3.3 目标产物的药物活性测试

3.3.1 Cdc25B抑制剂活性的测试

3.3.2 测试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邻菲啰啉并1,2,4-三嗪衍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2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1.3 配合物与CT-DNA作用机理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红外分析

4.2.2 紫外可见光谱

4.2.3 荧光光谱

4.3 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4.3.1 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

4.3.2 荧光猝灭实验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含有1,2,4-三嗪及1,3,5-三嗪骨架的化合物,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医药中的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癌;农药中的植物生长调节、除草及杀虫等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以邻菲啰啉为骨架的衍生物在光电、催化、DNA核酸探针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1、利用简捷高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40种目标产物。第一系列以3-氨基-5,6-二苯基-1,2,4-三嗪(ADPT)及1,3,5-均三嗪的单、双胺基衍生物(SAT和DAT)为原料,以亚胺基为桥将1,3,5-三嗪骨架与1,2,4-三嗪骨架进行对接,首次合成了20种新型的三嗪衍生物(DAPT1-10和SAPT1-10),总收率为53.2%-81.3%。第二系列以芳香醛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合成对应的芳香腈(BZT),再通过与水合肼形成芳香氨基腙衍生物(AMDZ),利用所得到的AMDZ与邻菲啰啉二酮通过亲核加成消除反应首次合成20种含1,2,4-三嗪骨架的邻菲哕啉衍生物(ARTP1-20),其中19种为新型化合物,总收率为54.3%-80.6%。研究工作共10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61个中间体。通过IR、NMR、HRMS等对首次合成的39个新型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2、为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选用含有活性基团的羟基、噻吩基团的化合物ARTP-7、ARTP-8和ARTP-17为配体化合物,分别与Co3+和Ni2+进行配位,合成6种金属配位化合物,并通过IR、UV、荧光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3、利用40种目标分子,通过经典可靠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和除草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系列的目标产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大多表现为A级,其中ARTP-19的促进效果最明显,达89.3%。在生长素活性的测试中,DAPT-7、DAPT-10、SAPT-7和ARTP-19的效果最佳,为B级,与同类化合物的生长活性相比具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除草活性测试中,DAPT-8、DAPT-9、DAPT-10、SAPT-10、ARTP-17、ARTP-18和ARTP-19均表现出优良的除草活性,抑制率均在91.0%以上,优于对照物N-羟基-N-异丙基草酰胺(50.2%),有望成为优秀的除草剂。
  4、首次对目标产物进行了抑制PTP1B和Cdc25B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系列中DAPT-2、DAPT-10和SAPT-10对PTP1B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SAPT-10显示出了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1.15±0.30μg/mL),优于对照物齐墩果酸(IC50=1.27±0.19μg/mL);两系列共12种化合物DAPT-1、DAPT-2、DAPT-4、DAPT-7、SAPT-7、SAPT-9、SAPT-10、ARTP-1、ARTP-7、ARTP-8、ARTP-17和ARTP-19对Cdc25B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SAPT-10(IC50=0.19±0.05μg/mL)和ARTP-7(IC50=0.39±0.02μg/mL)的抑制活性均优于对比参照物正矾酸钠(IC50=1.86±0.24μg/mL)。上述目标分子有望成为具有潜在的抑制PTP1B和Cdc25B的抑制剂。
  5、通过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对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方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位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导致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峰减色红移;荧光强度有着明显的减弱,且当增加CT-DNA的浓度时,其减弱程度越明显;随着配位化合物浓度的增加,EB-DNA的体系荧光强度显著的减弱,配位化合物与CT-DNA的结合常数达105数量级,这些均说明配位化合物通过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配合物中的含有邻羟基基团的ARTP-8配体的平面性较好,有利于其与CT-DNA通过插入方式相互作用,且与CT-DNA结合的能力较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