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6h】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1.1.2 海洋面临的挑战

1.1.3 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海洋生态系统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2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2.1 理论依据

2.1.1 系统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耗散结构理论

2.1.4 生态价值理论

2.1.5 循环经济理论

2.2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2.1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2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2.3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

2.3.1 自然因素

2.3.2 人为因素

3 可持续发展能力量化方法综述

3.1 指标筛选方法综述

3.1.1 主成分分析法

3.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3.1.3 Rough集的属性约简法

3.2 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和模型综述

3.2.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2.2 多维灰色评价模型

3.2.3 系统动力学法

3.2.4 生态足迹法

3.2.5 存在问题及缺陷

4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4.1 研究区概况

4.1.1 人口现状

4.1.2 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4.1.3 海洋环境状况分析

4.1.4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4.2.2 指标体系的选取方法

4.3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4.3.1 数据来源

4.3.2 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

4.4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方法

4.4.1 海洋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与信息熵的引入

4.4.2 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模型构建

4.4.3 海洋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演化的熵流、熵产生计算

4.4.4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相对优异性量化评价模型

4.5 方法应用及结果分析

4.5.1 海洋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发展与演化熵变分析

4.5.2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4.5.3 基于熵权与指标时间序列变化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5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发展预测及结果分析

5.1 灰色系统预测法简介

5.2 预测结果分析

5.3 基于灰色预测结果的对策分析

5.3.1 加快海洋立法工作的实现

5.3.2 实行科技兴海战略

5.3.3 提高执法能力和监测质量

5.3.4 以生态系统为中心实施综合管控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不足及需要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21世纪是海洋主宰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经济保障,海洋对于国家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提高。与此成就伴随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如海洋资源量锐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加之对其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导致海洋不堪重负。本研究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特征入手,综合国内外先进研究方法和成果,建立了能够全面描述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信息熵模型对其进行研究,探讨所选择的指标对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以此提出解决海洋生态问题,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并采取灰色关联分析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2003-2012年,由于人口的激增及人类视野的逐渐拓宽,海洋自然资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程度逐渐加大,人类对海洋无节制的开发导致海洋不堪重负。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海洋生态的计划和方案,海洋的污染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的支撑能力也不断增大,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值为0.6489,达到研究年内最高,但在2012年稍有下降,应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再次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从预测模型结果来看,2013-2022年,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势。其中,压力熵值呈小幅度增长趋势,说明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将继续增大;还原熵值增长速度较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类对海洋造成的污染和威胁。但总体来看,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不容乐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