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沧州地区地下水氟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机制
【6h】

沧州地区地下水氟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氟地球化学国外研究进展

1.2.2 氟地球化学国内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侯水文条件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地形地貌

2.2 地质概况

2.3 地层岩性概况

2.4 水文地质概况

2.5 含水层的划分

2.6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3 研究区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地下水氟的来源

3.2 氟的分布特征

3.3 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因素

3.3.1 自然地理因素

3.3.2 地质背景

3.3.3 水文地质

3.3.4 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3.4 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对氟的影响

3.4.1 地下水化学特征

3.4.2 pH、TDS 对氟的影响

3.4.3 水化学组分对地下水氟的影响

4 研究区地下水氟的反向模拟

4.1 地下水化学组分存在形式的计算

4.2 “可能矿物相”的确定

4.3 矿物饱和指数的计算

4.4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5 研究区地下水氟的形成机制研究

5.1 溶解/沉淀作用

5.2 离子吸附交换作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论文以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氟为研究对象,以氟中毒高发的河北沧州地区为典型研究区,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水文地质等特点,对区内地下水氟的分布特征、高氟水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地下水中氟的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认识有:研究区地下水氟在水平方向上,浅层高氟水主要分布在运河以西,而深层水F-含量由西向东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在垂直方向上,浅层地下水含氟量基本未超过2mg/L,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大多超标。区内的高氟水为天然地下水,是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F-的富集与研究区的气候、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条件等密切相关。在研究区内偏碱性、碱性地下水中氟的存在形式主要有F~-、NaF~0、CaF~+、MgF~+。氟元素主要是以F-单一离子形式存在,以无机络合物的形式存在较少。地下水中氟含量的增加主要是来自于萤石矿物的溶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