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安全条件下的煤干燥提质新技术研究
【6h】

基于安全条件下的煤干燥提质新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对象

1.3 煤的生成与微观结构

1.4 潞新公司简介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意义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5.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5.4 论文的技术路线

2 煤干燥提质的机理

2.1 煤中水分的来源、存在形式及危害

2.1.1 煤中水分的来源

2.1.2 煤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2.1.3 煤中水分的危害

2.2 煤干燥的基本原理

2.3 煤干燥的除湿理论

2.4 国内外煤干燥研究现状

2.4.1 干燥脱水技术

2.4.2 煤干燥器现状

2.4.3 煤干燥的操作方式

2.5 煤干燥提质技术的发展趋势

2.6 小结

3 煤干燥提质的实验室基础实验研究

3.1 煤样的选取

3.2 煤样分析

3.2.1 煤样的工业分析

3.2.2 煤样的元素分析

3.2.3 煤样的岩相分析

3.2.4 煤样的化学组分分析

3.2.5 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

3.3 煤样的热重实验

3.4 煤热解气体挥发分的逸出规律

3.4.1 H_2的逸出规律

3.4.2 H_2O 的逸出规律

3.4.3 CH_4的逸出规律

3.4.4 C_2H_6的逸出曲线

3.4.5 C_3H_6的逸出规律

3.4.6 C_2H_2的逸出曲线

3.4.7 CO_2的逸出曲线

3.4.8 CO 的逸出曲线

3.4.9 C_6H_6、C_7H_8、C_8H_(10)的逸出曲线

3.5 煤热解过程中煤的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3.5.1 实验原理与方法

3.5.2 孔隙率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3.5.3 总孔隙体积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3.5.4 不同孔径孔隙体积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规律

3.5.5 总孔隙度表面积的演化

3.5.6 不同孔隙比表面积的演化特点

3.6 小结

4 多级高效煤干燥提质设备系统的开发

4.1 煤干燥系统简介

4.2 煤干燥系统的几个重要的运行设备构成

4.2.1 PLC 中央控制柜

4.2.2 高温烟气沸腾炉

4.2.3 新型立式煤干燥器

4.2.4 回风道管路

4.3 煤干燥提质设备系统各项参数的设定

4.3.1 原煤的基本参数设定

4.3.2 烟气的基本参数

4.4 新型立式煤干燥提质技术与传统煤干燥技术的对比

4.4.1 振动混流煤干燥技术工艺

4.4.2 带式炉干燥提质技术

4.4.3 滚筒煤干燥工艺

4.4.4 新型立式煤干燥提质系统

4.5 小结

5 多级高效煤干燥提质设备系统的运行

5.1 煤干燥系统运行的工作原理

5.1.1 原煤流程

5.1.2 烟气流程

5.1.3 煤干燥系统的工作原理

5.2 煤干燥系统运行的操作流程

5.2.1 原煤的破碎与存储

5.2.2 沸腾炉的引燃与沸腾

5.2.3 对原煤进行干燥

5.2.4 收取煤干燥产品

5.3 小结

6 煤干燥系统的安全性检测

6.1 煤干燥系统的检测设备

6.1.1 便携式烟气分析仪

6.1.2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

6.1.3 多功能测量仪

6.2 煤干燥提质系统运行时的检测

6.2.1 炉膛温度的检测

6.2.2 外壁温度的监测

6.2.3 新型立式干燥器内部温度的测定

6.2.4 烟气成分的检测

6.2.5 回风道烟气回风量的检测

6.3 小结

7 煤干燥系统的放大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7.1 放大设计后工业线的煤干燥系统的设计计算

7.1.1 原煤处理量的计算

7.1.2 设计参数的确定

7.2 新型立式煤干燥提质系统流程

7.3 PLC 自动控制系统

7.4 新型立式煤干燥提质设备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7.4.1 煤干燥技术的研究费用

7.4.2 新型立式煤干燥提质技术应用实施的设备费用

7.4.3 新型立式煤干燥提质技术应用设备运行费用

7.4.4 新型煤干燥提质技术应用经济性分析

7.5 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潞新公司的哈密煤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煤干燥特性研究,探讨了煤干燥的提质机理和除湿原理,分析了煤样的热解特性和煤干燥提质过程。通过煤干燥提质的基础性实验研究,对煤样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岩相分析、化学组分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并对热解气体挥发分的逸出规律进行了探究,更准确和深刻的了解了哈密煤的性质,对煤干燥起到指导作用。在煤干燥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级高效煤干燥提质设备系统,并对煤干燥设备和运行进行了分析及安全性检测,为煤干燥实现产品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