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控制图模式的研究及实现
【6h】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控制图模式的研究及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系统目标

1.1.1研究背景

1.1.2系统目标

1.2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控制图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4论文主要内容

1.5本章小结

第2章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关技术

2.1工序质量数据采集

2.1.1引言

2.1.2流程

2.1.3控制点的建立

2.1.4工序控制模块中需要收集的数据

2.1.5数据收集策略

2.2图形分析

2.3控制图

2.3.1 3σ原理简介

2.3.2两类错误及其发生概率

2.3.3异常判断准则

2.3.4控制图的分类

2.3.5高级控制图

2.3.6控制图的选用

2.4本章小结

第3章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控制图模式的研究

3.1引言

3.2平均运行长度(ARL)

3.2.1 SHWHART控制图的平均运行长度

3.2.2 CUSUM控制图的平均运行长度

3.2.3 EWMA控制图的平均运行长度

3.3控制图ARL程序的确定

3.3.1 SHEWHART控制图ARL计算程序的确定

3.3.2 CUSUM控制图ARL计算程序的确定

3.3.3 EWMA控制图ARL模拟程序的确定

3.4控制图ARL程序结果准确度的研究

3.5样本大小n对各控制图ARL的影响

3.5.1样本大小n对SHEWHART控制图ARL的影响

3.5.2样本大小n对CUSUM控制图ARL的影响

3.5.3样本大小n对EWMA控制图ARL的影响

3.6研究假定条件

3.7参数选择

3.7.1参数选用规则

3.7.2各项参数的确定

3.8控制图性能对比

3.8.1控制图对于小偏移的性能

3.8.2控制图对于大偏移的性能

3.9 SHEWHART和EWMA控制图相结合的控制图模式的性能研究

3.9.1主要数学模型

3.9.2实例验证

3.10本章小结

第4章软件实现

4.1系统开发环境

4.1.1前台开发语言及工具的选择

4.1.2后台管理平台的选择

4.1.3平台模式的选择

4.2系统框架设计及流程图

4.2.1系统框架设计

4.2.2主要流程图

4.3主要模块功能设计及实现

4.3.1工序信息设定模块

4.3.2数据采集模块

4.3.3图形分析模块

4.3.4控制图模块

4.3.5判断报警模块

4.3.6查询模块

4.4本章小结

第5章结论及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于整个系统的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SPC 可以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对过程的异常提出预警,帮助恢复过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 SPC 技术的控制图部分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 SHEWHART 控制图和 EWMA 控制图相结合的控制图模式。 论文对 SHEWHART 控制图、CUSUM 控制图以及 EWMA 控制图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1) 借助 Matlab,确定平均运行长度的计算程序,得出样本大小n对控制图性能的影响。 (2) 运用平均运行长度为度量标准,确定控制图参数,对三种控制图检测大小偏移的性能进行比较,得出其在不同情况和参数下的优劣。 (3)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不同控制图对不同偏移的性能并提出 SHEWHART 控制图和 EWMA控制图相结合的控制图模式以获得对各种偏移的良好识别能力。 (4) 将所提出的控制图模式应用于系统开发当中,开发过程采用 Java 语言进行,系统实施方面则采用适用于本系统的 C/S 体系结构。 通过实例验证,发现该控制图模式能有效地识别大小偏移,弥补了单一控制图的局限性。既保留了 SHEWHART 控制图在识别大偏移上的优势又改进了其在识别小偏移上的不足。 本论文的内容对提高控制图的灵敏性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进而提高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