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设计中道德人文的探索
【6h】

设计中道德人文的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设计中道德人文的体现

2.1 审美意识形态的展现形式

2.1.1 广告语言的展现

2.1.2 品牌的崛起

2.2 道德人文在广告设计中的能量

第三章 道德人文在品牌推广中的影响力

3.1 品牌在日常生活中的支配作用

3.2 道德诠释品牌的外部效应

3.2.1 图形语言的力量

3.2.2 嵌入品牌的道德语言

3.2.3 积极正面的外部效应

第四章 还原真实

4.1 为大众而设计

4.2 设计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第五章 设计与责任

5.1 伦理设计

5.2 创造击溃恶习

5.3 呈现真实

5.4 尊重民族信仰

5.5 设计中道德标准的底线

5.6 设计中的文字

5.7 设计中的形象标志

5.8 卡通形象在设计中的运用

5.9 设计中的只读文字

第六章 设计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6.1 过度消费

6.2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

6.2.1 远离一次性用品

6.2.2 电子化信息的应用

6.2.3 透过现象看本质

6.2.4 设计中的三重底线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设计是艺术的一个分支,有很多人会认为设计只是一种艺术行为。当设计师们穿梭在字体、版式与颜色之间的同时,要认真审视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作为设计的从业人员,我们有着本质上的社会责任。设计师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更有能量,并且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设计必须依靠商业的法则而存在,设计也被很多企业视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随着苹果的问世以及他的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设计视为宣传的武器。设计推动着广告业的发展,广告推助着品牌的形成,品牌引导着消费者的观念意识。好的设计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好的设计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凝聚与成长。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在设计中去考量道德的尺度,我们应不应该服务于烟草行业,并且想方设法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吸烟。我们应不应该设计那些使人软化精神钙质的游戏,设计师应不应该为过度消费负责,设计师们要重新定位他们的社会职能。
  在设计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首要原则,将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应用到日常生活去。在我们面对设计的时候不要忘了责任感的存在。不要去怀疑我们自身的能量,我们完全有能力去修复这个世界。创造可以击溃恶习,也可以拯救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也许有人会认为设计师创造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垃圾,因此我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创造出最完美的视觉陷阱去迷惑大众亦或用视觉传达的语言去修复这个世界。
  不要让你的设计仅仅成为一个摆设,我们要不断质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设计让这个世界看起来更加华美,但此般华美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透过设计作品可以看出一个设计师的品质与人格,所以怎么样做事才是关键。在做好设计之前要先学会做好人。我们要学会把设计师的责任放在首位。责任是理性与利益的天平,当他倾斜的颓然倒下时,就需要我们用自身的力量来维系他们之间的平衡,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从事这个行业的过程中,需要舍弃某些利益。
  设计的好与坏需要我们用专业的角度去判断,用道德人文的尺度去衡量。我们选择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创造出更美好的东西,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视觉陷阱与欺骗,因为是我们创造了那些最完美无暇的设计语言。也许我们认为自己只是一名设计师,不是最高的决策者,力量微乎其微,我们只是去帮助别人来完成或者完善一个项目。我们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改变这个世界上不规范的行为,但当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我们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更加具有影响力。
  在我们开始一个设计项目之前,我们需要用三重底线来衡量我们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有利于地球的资源环境以及利润的平衡。设计给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就像一位领导人说过的那样:“我们现在所生存的环境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所做的设计都是宣传积极正面的社会能量,那么这个国家的民族潜力与民族意识将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设计师,我们要用专业的技能与身负的社会责任来感知这个世界,做出更好的设计服务于大众。用职业的道德精神来感染、修复与改变这个世界。仔细考量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过度消费而负责,我们是否为消费者与公众制造出视觉陷阱。
  我们要始终忠于自己的职业,将个人的原则与社会的原则进行整合,而不是只关心利益。我们也要忠于自己,努力去做到最好。每天抽出10%的时间以设计作为平台来改造这个世界。
  做好设计,利于自己、利于别人更要利于整个社会与民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